商鞅變法的法令已經準備就緒,但沒有公布。他擔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國都集市的南門外豎起一根三丈高的木頭,告示:有誰能把這根木條搬到集市北門,就給他十金。百姓們感到奇怪,沒有人敢來搬動。商鞅又出示布告說:“有能搬動的給他五十金。”有個人壯著膽子把木頭搬到了集市北門,商鞅立刻命令給他五十金,以表明他說到做到。接著商鞅下令變法,新法很快在全國推行。
商鞅變法是指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后,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魏國入秦,并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開始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秦國的強大才有戰國后期的秦始皇一統六國,稱霸天下。對于歷史的國家來講改變順應了歷史的潮流,實現權利的更替。對于商業企業來講,改變順應了工業化發展的規律,實現壟斷經濟。對于一個社會來講反對壟斷,但是現實就是這樣,任何經濟發展到最后就會出現壟斷。歷史告訴我們要想發生變化就必須進行改變,進行改變其實很簡單,首先要心懷大志,堅韌不拔的去做不同的事情。秦國的成功是因為他做了其他國家沒有做的事情,順應了歷史最后創造歷史。
在講一下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他記錄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苦難歷程。外國列強和強迫我們簽訂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中國人民更是生活在苦難中,好不容易被中國的革命導師孫中山先生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中國終于從封建社會走出,但是中國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難和屈辱中。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個南海小島國來欺凌我們,毛主席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最后我們勝利了,同時中國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國真正的意義上有了民主。為什么從李鴻章的洋務運動到孫中山的辛亥革命在到蔣介石的國民革命都失敗了。原因分析起來復雜但是講起來很簡單,就是因為歷史環境選擇了共產主義,所以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審時度勢”,毛澤東思想中叫“實事求是”。通過這個歷史過程想要和大家說明白的一個道理就是,進行改變之前,首先要弄清楚我們的現狀,以及達到什么樣的效果才是我們所需要的。比如說一家企業本來基礎比較差,很多職能都不是很清楚,而且每個崗位的職責也不清楚,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忽視了企業的現狀,直接請專業的企業文化咨詢公司幫助企業搞企業文化,我們可想企業文化推行工作最后只能是把問題復雜化,使問題無法解決。任何東西都需要載體,就像水必須放在杯子里才能喝,我們很少會把頭砸到水里喝水。任何變革不光需要科學的理論基礎,同時還需要堅持,有多少正確的改變或者變革都是被這樣和那樣的原因而停止。這個世間的任何改變都需要艱辛的付出,沒有人靠運氣贏得尊重,只有靠一般人所不能,才能創造讓人矚目的成績。
在我們尋求企業持續改善發展的時候,同時我們也要審時度勢,一定要了解企業的現狀,根據企業的發展需要按照計劃逐步完成企業的優化改善,我們可以提升我們的改善速度,但是我們不能夠簡略掉中間過程。尤其企業在導入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時候,一定要按照企業的現狀安排改善,切不可一時興起盲目導入,而忽略了企業改善本身是為了提高效率。在進行大的先進管理系統導入的時候,企業一定要先對企業的基礎設施進行完善,越是高的樓房,他對地基的要就就會越高。下邊講一個案例,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