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要講的是IE改善中的三化,首先我簡單的講一下什么是IE。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簡稱IE)所謂IE是將人、物,及設備加以總合的一種活動,這種活動與系統設計、改善,以及建言等密切相關;而且,同時還必須活用工程的分析、設計、數學、物理學,及社會科學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才能把從這系統中所得到的結果,予以明白地表示、預測,并評價。
更簡單的說,IE是在盡量不使用勞力的情況下,使生產力提升,成本降低的技術及科學。
講IE就一定要講IE的始祖泰勒。泰勒在美國管理史上被稱作“科學管理之父”,也被稱作:“工業工程之父”。
什么是“三化”?“三化”是指:1,工業簡化;2,專業化;3,標準化。
世界工業的發展是根據市場的變化而產生的,換句話說工業的發展是按照需求的變化而發展的。工業發展的前期的市場需求和供應在比較平穩下進行著互相追趕。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生產供應將逐漸超過市場的需求,當然也同時證明了一個問題金融危機發生頻率將會加強。同時還會產生一個負面效果,生產制造業的成本逐漸降低。那么隨著供與求的變化,產生了重大的工業發展。以重大的事件為時間點,標示給大家看一下。
首先講解一下“工業簡化”:
隨著工業的發展社會物質需求的不斷提升,生產也有了很大的變化。生產從一開始的設計、原材料準備、基本完全制造、組裝、銷售。技術、生產流程過長照成生產投入較大,最終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過去生產制造不像現在形成了越來越完整的供應體系。)我以對比的方式給大家講解一下。
通過對比大家可以發現生產的最終結果就是生產工業的簡化。這個簡化不光包括對技術的簡化,同時還包括成本投入的簡化,使很多企業更加容易實現工業化。
對于專業化我們通過工業生產的發展就可以發現,專業制造不光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產能同時也提升了可復制性。我們知道當一個企業只是生產某個零件的時候,他將會對這個零件的生產工藝生產技術生產效率等不斷的進行改善投入,最后實現該零件的成本最低、質量最優、供給量最大、供給更及時。換句話說專業化的結果就是“精”。我們知道生產分工的出現使得工廠的產能得到了很高的提升。流水線的出現是對分工在細化,使的生產產能得到了提高生產前置期大幅度縮短。精益生產的出現使的個性化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同時企業的浪費現象得到了改善。專業化的驅動就是“分工”。
接下來我要講一下關于“標準化”的問題,關于標準化我在專門的文章有講解,這里不作詳細的講解。我們知道科學管理的核心技術點就是“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