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成功之道
.
.
作者:劉 靖
.
在微利時代經營,企業面對的挑戰和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中小企業如何在微利時代突破困局,通過管理變革取得成功?這是所有的中小企業經營者都要面對和特別關注的問題。
.
一. 中小企業——什么管理模式適合你?
中國的中小企業上千萬家,不管是產值、稅收,還是提供的就業機會,都遠遠超過大型企業。而中小企業的管理,卻有太多的不盡人意。
這些年,中小企業從“摸石頭過河”式的經驗管理到崇洋媚外,盲目學習西方或日本式管理,再到名企效應、名人效應的模仿等,亦步亦趨、坎坎坷坷,可謂舉步維艱。
那么,到底什么樣的管理模式才是適合中國的中小企業在發展中學習、借鑒甚至仿效的?
日本企業的管理模式?
西方企業的管理模式?
中國最成功企業的管理模式?
似乎都不是。
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任何企業的管理模式都是不能復制的。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生存、成長,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實戰型管理模式。
2007年,我在一家民營企業進行管理提升輔導。那家公司董事長黃先生對日本企業的管理模式情有獨鐘,專門從日本請來兩個在索尼公司退休的本部長,給公司當高級顧問,用日本人追求完美的“精益”管理文化來教導干部員工。黃先生花了很大代價,給兩個日本顧問很高的薪資,在國際酒店租套房,每天10點左右安排車子將日本顧問接到公司,下午又早早的將其送回國際酒店休息。企業對日本顧問恭敬得像供神一樣。兩個日本顧問輔導了將近2年,效果并不理想。黃先生感覺心理落差較大,就和日本顧問探討。兩個日本顧問給黃先生的理由是:“你的這幫人不行。”
無奈之余,黃先生只得又請我當時就職的咨詢公司,采用中日合璧式的管理方式進行輔導。
日本的企業管理以其獨有的特色,得到全世界管理者的認可。那么,為什么兩個從索尼公司退休的高級管理干部,在黃先生的公司卻做不出理想的成績來?這是諸多的差異化導致的。
所以,不管是多么先進、成熟的管理模式,都是無法在另外一個企業復制的。
前些日子看到唐駿寫的書《我的成功可以復制》。因為我對“一個人的成功之路可以復制”極其懷疑,所以買了一本一探究竟。說實在話,要說他唐駿的成功可以復制,打死我也不會相信。看過內容才明白,原來唐駿是從勵志的角度闡述成功需要努力學習、高效工作、堅忍不拔、積極創新……的理念和道理(當然,也是為了賣書采用的炒作噱頭)。
可見,不管是企業的成功還是個人的成功,其實都是不能照搬模式的。
那么,中小企業的發展有沒有捷徑可走呢?有。
這個捷徑就是適合中小企業運作的具有很強實戰性的“適用式管理”。
.
二. 最好的模式不見得是最適合的!
.
馬云這樣說:“比爾﹒蓋茨不是我的榜樣。每個人都有他的時代和環境,只有在那樣的時代才有那樣的成功。創業者不能重走別人的路。我和所有的人一樣,開始時的榜樣是蓋茨和李嘉誠,后來發現他們不是我的榜樣,太大太強,沒法學習。真正的榜樣一定在你附近。”
個人的成功和企業的成功一樣,都有其特定的條件和背景。比如唐駿是中國第一職業經理人,你要學習唐駿,可以學習他對工作的執著、刻苦、認真和責任心,其它的背景條件你是學不來的。所以,唐駿的成功根本不可能復制在你的身上。
10多年前,我在一家臺資企業就職時,公司要向海爾看齊,組織中高層干部學習海爾管理模式。我每周至少要抽出5個小時以上的時間,觀看海爾模式的講座、討論,寫心得。直到現在,那家公司和海爾的差距依然是如此之大??梢詳嘌裕賹W10年20年,也根本不可能打造出第二個海爾來。
這些年,國內許多企業也在學習海爾,能取得很大成就的卻寥若晨星。
其實,國內真正做得比較成功的企業,大多是走的具有自己特色的路線。像海爾、華為、聯想、蒙牛、阿里巴巴這些成功的企業,沒有哪個是靠學習別人的管理模式取得成功的。所以馬云才說出那樣富于見地的話。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只要你愿意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和理念,哪怕效果不理想,只要抓住精髓,最終是能進步的。
三. 適用式管理——中國企業的明智選擇
隨著人類社會進入到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管理中以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理論和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為主流,注重單個環節的精細與優化的管理思想必將逐漸淡化。而以系統思考、理念宣導、文化感召、道德規范、士氣激發、責任建立等為主要精髓的中國管理思想,將越來越多的被中國的企業家認可,并更多的導入到企業管理之中。
近幾年,曾經炙手可熱的MBA和海歸管理者在職場遭遇空前的冷落。前幾年靠讀幾本西方的管理書籍就自以為掌握了科學管理精髓而大談企業管理,夸夸其談的給中國的企業干部做培訓的“偽講師”們,在誤導企業之后,也被企業管理者認清了本來面目,失去昔日的風光而威風掃地了。這就是企業管理從“海龜”回到“土鱉”的返祖過程。
事實證明,不管是日本的“精益化管理”還是西方的“科學化管理”模式,都需要與中國的國情“接地氣”。曾偉先生說:“管理是項笨功夫。”這話有見地,是經驗之談。
為什么一些咨詢公司在中國企業推行“精益生產管理”模式,等咨詢公司離開企業后,所推行的“精益生產模式”很快就會打回原形、壽終正寢呢?因為推行“精益生產管理”模式的咨詢公司沒有把來自日本的“模式”和中國的國情、企業的“廠情”、民族文化的特性結合起來。而是覺得“日本的管理模式”是時尚玩藝兒,能吸引企業老板的眼球,能幫咨詢公司賺錢,所以就大加鼓吹“精益化管理”,無限放大其實際效果。
在看電視劇《李小龍傳奇》時,里面有一段情節描述李小龍在美國和菲律賓棍王、武術理論教授伊姆山度切磋武術,伊姆山度強調武術是有招的,每一次比賽和搏擊,武術家都會使用一定的套路和招式。李小龍則強調武術是“從無招到有招,然后回到無招”的循環。伊姆山度則堅持認為武術的最高境界是練習到極致的絕招。兩人爭論不下。李小龍抓起桌子上裝滿熱水的杯子向伊姆山度扔去,伊姆山度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用一個下意識的敏捷動作將熱水杯接在手中。李小龍問:“教授,您接杯子的動作是什么絕招?” 伊姆山度無可奈何地搖搖頭,認同了李小龍的觀點。絕招是在有意識的狀態下使用,與高手過招,你常常不知道對手會用什么招數。同樣,對手的招數快得不會給你留思考使用什么招數的時間。所以,武術高手需要見招拆招。學武術的人需要平時刻苦練功,將多種招式練到極致,然后回到“無招”狀態(將原來掌握的套路打亂,根據需要隨時運用或重新組合)。
武術的最高境界是“無招”。
企業管理的進步也在經歷類似武術進化的過程:從“無模式”到“有模式”,然后回到“無模式”。適用式管理,就是幫助企業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實戰型模式。
為什么一些企業推行“科學化管理”模式,結果卻失去了原有的士氣和激情?因為“科學化管理”強調的是技能和理性管理,側重于流程化和系統性。而中國企業的員工具有“感性”高于“理性”的特性。“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是中國企業管理文化特性的典型表現。不從認識方面解決問題,其它的努力都是事倍功半。我在創作《帶著答案來找我》和《跟上上司腳步》2本書時,已經粗淺的論證過感性管理方面的問題。后來創作《贏在士氣:員工成長密碼》和《贏在士氣2:團隊成功密碼》時,又重點解讀了感性管理之于中國企業的重要性。
西方成功的企業家,個個都是管理專家。
中國成功的企業家,個個都是融會貫通的“雜家”。中國的企業家既要“懂管理”,也要“懂經濟”,還要“懂政治藝術”。
就以品質管理為例,國內的企業家也都認識到了品質的重要性,在加強品質管理方面花費不少心血。為什么很多企業在導入品質管理系統,增加QC人員數量后收到的效果依然不理想?因為許多實施品質管理的企業強調的是品質管理的“技能”和統計數據,而忽略了實質的因素——人的素養!QC人員只是起到了檢查、統計造成品質問題的事項和數據,并沒有真正起到降低不良率的作用。
海爾做品質管理,為什么能收到如此卓越的成效?因為張瑞敏側重的是海爾人對品質的“認識”和“意識”。海爾砸冰箱,砸的不是“品質管理的技能”,而是中國企業的干部職員心目中固有的“一點點瑕疵無所謂的品質意識”。
所以,在中國企業推廣“管理模式”,不解決“意識”的問題,僅靠導入“技能”,其效果是極其有限的。脫離國情講管理,是不能給中國企業帶來效益的。
就“管理”一詞的定義來說,中國和西方就有本質的不同。
西方人把“管理”叫做“技術”。因為西方人相對要單純一些。技術是很好復制的,你可以會,我可以會,大家都可以會;
中國人稱“管理”為“藝術”。因為中國人的思想中存在著“儒家文化”的底蘊,就許多問題來講,我們看到的表象和本質有時差別會很大。所以在中國企業中,有些看似簡單的問題,你要處理時可能會很棘手,因為你沒有看懂問題的本質。也有的問題初看貌似比較復雜,可能處理時反而簡單。因為復雜的本質已經在表象中表露出來了。所以,中國有“師傅領進門,修煉在個人。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經驗之說。
請讀者朋友不要誤解,我這樣說話,并非不認同別的國家的企業管理模式。相反,我更清楚日本企業管理的卓越和西方管理的科學。中國有句古話:“桔栽江南既生桔,桔栽江北既生枳。” 同樣的管理模式,用在美、日企業可能有效,用在中國的草根企業就不見得會有效。因為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團隊構成的結構不同、管理者的思維方式不同;同樣的管理手段,用在張三身上有效,用在李四身上可能就沒有效果。因為人的性格不同、素養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價值觀不同、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諸多的“不同”構成了管理的差異性。
卓越的管理模式和科學的管理思想,要通過合理的“融會”與“嫁接”,才能在中國企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這需要“接地氣”的過程。中國企業需要的,是建立在民族文化和中國國情基礎上的“管理藝術”。
因此,選擇實戰性強的適用式管理,才是中國中小企業的發展之道,才是中小型企業投資者最明智的選擇。
這不是最好的書,不是最科學的書,但卻是管理中小企業最適用的實戰型書。
【劉靖教授主講課程】
課程名稱 | 授課時長 | 課程名稱 | 授課時長 |
企業利潤倍增36計 | 2天 | 制造業成本控制與利潤倍增 | 2天 |
中小企業發展瓶頸突破之道 | 3天 | 生產效率提升與成本降低 | 2天 |
中小企業如何提高競爭力 | 1天 | 一線干部管理技能提升(TWI) | 2天 |
生產管理與現場改善 | 3天 | 現場管理與成本降低 | 2天 |
中國式領導藝術 | 2天 | 生產線7S管理實務 | 2天 |
中國式執行藝術 | 2天 | 高效執行力 | 1~2天 |
說明:
說明:
中小企業要贏利,要發展,需要讀好2本書:
1.《適用的才是最好的:中小企業管理之道》
2.《利潤為王:企業利潤倍增的88個管理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