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能夠得到晉升,一定是他的一種或多種責任做的不錯;
12種責任結構(一優一劣)組合,讓你很難得到重用、晉升與發展之一:R1(-1)+R2(+1)=0
李云龍是都梁小說及改編后的電視劇《亮劍》的主角之一。曾在紅四方面軍任團長,八路軍時任129師直屬獨立團團長,解放戰爭時任中原野戰軍新二師師長。解放后調任福建省軍區某海防軍軍長。1955年去南京軍事學院學習,畢業后繼續擔任該軍軍長授少將銜。組建了中國第一支特種作戰軍隊——梁山分隊,該分隊曾潛入金門,為解放軍炮擊金門提供地形坐標。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命令使用武力制止兩個“紅衛兵”的非法武裝搶奪軍火庫。后因為這個事情遭到迫害。1968年在家中用楚云飛送的勃朗寧手槍自殺。國軍中將楚云飛親自為其致哀悼詞,1978年平反。
看過電視連續劇《亮劍》的人都會被李云龍的個性與戰場智謀所吸引,這是一個優點和缺點都十分明顯的軍人,正是因為他的優點和缺點都明顯,李云龍在團長的位置可謂是多起多落。上級需要讓他升職的原因,是因為他會打仗、會帶隊伍、鬼點子多,關鍵時刻需要靠他,常常能出奇制勝,可以說,李云龍的成功完全是靠他的能力責任。
但又讓上級十分頭痛的是他的做事個性,經常擅自主張,不服從或者公然違抗上級領導與命令。讓我們先來看看李云龍的一些經典對白:“他娘的,往哪個方向突圍不是突圍啊?”,“要我自己搞武器,行啊,你不能限制我的自由啊,總要點自主權吧!要我當乖孩子,又要我自己想辦法搞武器,還限制我的自主權,這叫不講道理!”,“狗屁,他們也算八路軍,我告訴你孔捷,你收編了他們早晚得出事,老子先替你宰了他們,省得他們敗壞了八路軍的名聲!”,“別說你來求情,就是師長來求情,老子也不買賬,殺人抵命,欠債還錢,這是自古的規矩!我告訴你,孔二愣子,我勸你少管閑事,我對你是客氣的了,要不是看在老戰友的份上,我連你們新二團一起收拾嘍!”。這就是李云龍,個性張揚,惹禍是他的性格。導致上級領導不得不處分他,他團長職位被擼掉好幾次,養過馬、背過黑鍋、做過被服廠長,原因在于他的角色責任不服從領導。
李云龍的個性帶有一定的爭議性和悲劇性色彩,歸根結底就在于他的兩種責任結構“一正一負”的矛盾不可調和。這是典型的能力責任與角色責任“一優一劣”功過抵消的責任結構組合,可以用責任結構表達式表達:R1(-1)+R2(+1)=0,即角色責任(劣)+能力責任(優)=0
我們把R1(-1)+R2(+1)=0責任結構組合稱之為:“李云龍”式責任結構組合
R1(-1)+R2(+1)=0責任結構組合特征: 有能力,有業績,但又經常不把上級、制度放在眼里,不聽指揮,違抗命令。這種不守崗位規則的缺點,給團隊管理帶來不服管教的負面影響,也會不斷給領導添亂,讓領導不爽,更讓領導在關鍵時候不放心,直接制約了職業生涯的晉升發展。
李云龍式的責任結構組合,代表了職場中有一部分人的“一優一劣”的責任組合特征。別看有些人平時個人業績很優秀,在公司內部團隊合作也不錯,對公司可以說沒有任何二心,始終愿意與公司一起發展。但為什么得不到提升?問題就出在其角色責任與能力責任組合上,李云龍式的責任組合問題就在角色責任上面,上級領導對他的角色責任印象貼上了紀律性差、不服從領導、意氣用事、對規則不認真的標簽。R1(-1)+R2(+1)=0風格的人在晉升道路上,上級領導不擔心他的能力責任,而擔心他的角色責任魯莽,在制度面前不能夠以身作則,服從領導。這種“一優一劣”、“一正一負”的責任結構組合,功過抵消,其結果表現往往等于零,導致晉升發展道路曲折、漫長。
我們常說:能力越強的人,脾氣越大,性格越怪,很難管理,說的就是R1(-1)+R2(+1)=0,即角色責任(劣)+能力責任(優)=0的責任結構組合。假如一個人在組織中業績特別優秀,和他人合作相處也不錯,愿意和公司一起同甘共苦,這說明他的能力責任突出,義務責任R3和原因責任R4都沒問題,卻難以得到晉升提拔,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因為他是“李云龍”式的責任結構組合。
發現自己的責任結構組合模型,重新認知我們的職場規劃與發展。
更多“一正一負”責任結構組合,請關注責任結構組合連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