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HR管理部門的苦逼們
每到年關將至,中國最弱勢的一群人會成為社會關注的主流,比如:又有很多農民工拿不到工錢而憤然上房或勇攀電線桿;中央電視臺每到年終必報的蛋炒飯式的為農民工討薪;職業竊賊開始猖獗地光顧窮人的出租屋以備年貨;小白領們忙著寫工作總結以換取一份不大不小的紅包;企業尾牙、員工的春晚及各部門請來送往的年夜飯已經從臘八排到了元宵;商場里不打折的百姓們人頭攢動;最典型的莫過汽車站或火車站,擁擠的人們手提肩扛著一年的辛勞和收獲,咧開嘴幸福地賽跑......,不管這一年是賺錢還是虧本,無論這一年是喜悅還是悲傷,2012年終將過去,神馬都是浮動。
翻天覆地、波瀾壯闊,風起云涌,都不足以形容過去一年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的變化。2012年是全球經濟回暖的一年,也是金融危機沖擊下企業人力資源元氣大傷急需喘口氣的一年,未料這一年整個中國的人力資源并不消停,年初沿海工廠大面積“缺工”拉開了全年人力資源風云際會的大戲序幕,緊接著員工跳樓、企業罷工、老板加薪、學歷打假、股東之爭、逃離北上廣、汕頭欠薪放火事件......所有你想得到和想不到的惡性事件、負面新聞、爭議話題、熱點人物、雷人事件都集中在這一年爆發,這場“大戲”劇情跌宕,噱頭十足,主角與配角,正派與反派,花旦與小生,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加上媒體圍觀,網絡起哄,中國的人力資源世界在2012年演繹得淋漓盡致,太給力了!
當所有這些浮華喧囂逐漸褪去之后,一個更加嚴峻的現實擺在我們面前,不管中國的人口紅利時代是否宣告結束,十年前(特指2004年以前)在工廠大門口張貼一張招聘廣告就能一呼百應的時代早已風光不在,企業缺人已是板上釘釘。中國的人力資源市場已不是“當年吳下阿蒙”,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何況改革開放已三十余年,沿海的許多工廠已經完成了人力資源的更新換代,東莞從一個工業加工城市早已經過“騰籠換鳥”的調整改變成為一個世界矚目的創造城市。據2年前《工人日報》報道,全國已有一億新生代基層員工,八成未婚,80后平均為18歲,90后平均為16歲。這群年輕的人力資源生力軍與老一代傳統處出務工人員相比,有著極大的經歷、心里和思維差異,他們對勞動的尊嚴、幸福感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日益迫切,企業如果仍用傳統思維、舊的觀念和手法、過時的理論和工具來管理新生代員工必然要遭遇尷尬和困境,而漠視員工的需求、踐踏員工的尊嚴、剝奪員工權利的事情也會越來越多地暴露在陽光下并引起社會的公憤。不僅基層員工的管理形勢大變,高層次人才的供求關系也沒有好轉,大學生起薪標準不斷走高,技工、技能型人才可遇不可求,中高級管理人才和精英人才等高調跳槽和待價而估的現象更是司空見慣,時至今日,中國的人力資源管理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轉折期,管理實踐迫切需要與時俱進。
值得慶幸的是,在經過2012年的爭議,陳痛和思想轉折后,大多數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者積極應對,通過多種有效途徑和方法實現了人力資源管理的平穩過度,大批企來開始密集加薪,各類福利舉措不斷推陳出新,關注新生代員工管理......農民工積分入戶、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工資協商制度呼聲高漲,政府也在人才政策與公共管理領域積極的推波助瀾。
“山高人為峰”的口號我們耳熟能詳,“人力資源是企業第一資源”的道理也眾人皆知。企業的興衰與人力資源息息相關,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企業訂單也會回暖,業務將會猛增,但是。如果沒有人,神馬都是浮云。馬云說他除了要感恩、還要敬畏。馬化騰最近也公開說到要敬畏。究竟要敬畏誰?如何去敬畏?我相信任何企業都不缺乏基于現實的操作智慧,而最難的是要轉變觀念,面對現實,接受挑戰。在十八大的政府施政報告中“讓人們的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從國家高層領導的施政報告中已經釋放出人力資源管理的人性化信號,這必將深刻影響和鼓舞中國人力資源大眾。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2013年,中國的企業管理注定又是不平凡的一年,人力資源的結構性矛盾和局部地區人力資源供不應求的局面將更加突出, 我相信經歷了近十年(持指自2004年至今)風雨洗禮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們已經深思熟慮,并做好了萬全之策,我們有理由對2013年更加憧憬,也更加敬畏,并因此而更加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