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中,我們發現有一部分人口袋越來越滿,而腦袋越來越空;物質上越來越富貴,而自己健康越來越來差;對世界越來越了解,而對自己了解得越來越少。從周易卜算到諸葛神算,從曾國藩面相學到現代測評,千百年來,我們是依靠別人的觀察和評判來認識自己。我們可能生活了幾十年,還沒有真正完整地認識自己,包括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優勢,自己適合從事什么職業。結果盡管忙碌一生,但也是平庸的一生。
大家也應該聽過一句古訓,叫“解鈴還需系鈴人”,其實,真正能認識自己的還是我們自己。
大凡真理的獲得都是人受到啟發而產生和歸納出來的,我們人類認識自我的過程也是不斷自我審視和自我啟發的過程。所以我們在認識自我時,接受外部訊息的刺激和影響會影響自我心理決策,輸入的訊息如果經過加工處理,富有邏輯性和指向性時,它會正確引導自我思維的產生。
所以人腦內部思維系統不斷接受外部訊息引導,可以形成內部思維審視循環。利用這個原理,我們可以運用在職業測評中。
以往我們接受職業測評,大多數測試是引入西方的測試量表和系統,是屬于一種單向測試模式,自動生成測評報告;或者有些是經過系統測試后稍加分析后撰寫的評測報告,往往忽略了個體心理特征、階段性環境、中西方文化和心理差異、認知水平差異,信度和效度必然大打折扣。
我舉一個小例子,同一個人,在他情緒狀態好和情緒狀態欠佳時接受同一組測評題目的測試肯定結果會有很大差異,而且以前我找過好幾個性格測試軟件來自測,發現結果不一樣,有一個評測報告說我性格是外向,一個說是內外向結合型。所以,讓我產生了這樣一個想法,有沒有更具說服力的評測方法,怎么讓評測結果更有說服力和可信度,探索很長時間后,我發現真正能說服自己的人,就是我們自己。
為什么說溝通式職業測評將是未來職業咨詢的發展方向呢?因為溝通式測評分析,是在與接受咨詢者的溝通中完成測評和分析,既體現人性化,又突出了被測者的主體功能,讓被測者自我實現客觀和全面的認知,職業咨詢師的角色是引導,分析,啟發,協助對評測結果進行決策和確認。
我們專門開發出了“三位一體溝通式”職業方向定位模式,融合了統計學、職業心理學、人才測評學、教育學、管理學和社會學等領域的知識精華,其主要特點如下:
1、 在溝通中完成職業測評和分析。
2、 在溝通中圍繞“能力點、興趣點和性格點”進行,三點集聚決定了成就領域。
3、 把性格物質劃分為內向、外向、穩定、不穩定、宏觀和微觀六個維度。
4、 測評活動的主體是被測者,決定測評結果的是被測者本人。
5、 對職業咨詢師的要求很高,包括專業知識、職業素養、咨詢技能和職業道德。
6、 職業咨詢師的角色是發問、引導、啟發和分析。
7、 在引導認識被測者三位一體之中注重溝通,主要溝通三境,即被測者的環境、心境和身境,這樣既反映被測者固有的心理傾向和行為特征,又考慮到了具體的動態環境和影響因素,既客觀又符合實際。
8、針對性格點、興趣點和能力點都設計了相應的評測題,用于溝通、確認和分析,用于分析被測者相對穩定的行為和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