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咨詢作為一個行業,發展了已經十多年了,管理顧問作為一門職業,亦同。
但,諸多企業或者個人一直在懷疑管理顧問的價值。因為,他們操作過管理咨詢項目,由于行業內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給大家造成很大的誤解。
個人認為,管理顧問的角色扮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管理咨詢的價值貢獻。
傳統的企業管理咨詢顧問角色定位:
企業大夫說。
企業大夫說,深入人心,因為管理咨詢活動涉及到“診與治”,否則實現不了價值。但是,仔細分析一下啊,診就不必說了,單說治?是顧問在操刀嗎?非也。是企業自身在施術。管理顧問較多的是幫助企業會診,并擬定手術方案。這樣說來,管理顧問在方案制定中其實是起到了職能輔助的角色,真正的大夫則是企業主。一旦認可了這種說法,因為企業主是甲方,施術者是企業主,那么咨詢方案能夠客觀嗎?其更多的是迎合企業主的要求,不顧企業的中長期發展,以滿足老板的要求,完成咨詢項目回款為己任。正因為如此,企業大夫說深入人心。
企業教練說。
企業教練是一個比較新興的概念。教練者,教也、練也,只有狀元師傅沒有狀元徒弟,也算是首先為結局設定好理由。其實,教練也好,大夫也好,徒弟和病人關鍵是難以聽你的。其結果不言而喻。教練的業績無法保障。
企業傭人說。
企業傭人說,比較偏。其暗含的內容是只要主人提出的問題,都想辦法去解決。只要主人想到的事情,即使背負罵名也要去解決。事情做到巨細,生怕主人不滿意。結果呢?客戶導向,結果就是無解,咨詢項目無限延期,直至于企業無法忍受,或者自吞苦果。也就導致了,很多資深顧問們的管理咨詢第一計“苦肉計”,每天有事沒事工作到12點以后,即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本人建議的管理顧問角色定位:
拜相說與傳教士說。
食客-幕僚-拜相。食客者,有一技之長,危難時為主獻計;幕僚者,術有專攻,圖雄霸之業也;拜相者,融會貫通,適時而動也。這是一個管理顧問的成長路徑。也許有人進入咨詢行業,其目的就是快速學習,至于學習的目的則更加不清楚了。既然管理顧問又被稱為咨詢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即影響企業高層的理念,引導他們進入企業管理的正途,改變他們的行為,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或者基業常青奠定基礎。但從東方所謂文化人的秉性上來講,偶像是諸葛亮的應該大比分勝過孔子。
師者,毋寧說是西方傳教士,手捧圣經,逐字解讀。關鍵的,提醒管理顧問們,你們手里一定要拿著圣經,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拜相者,可能人數寥寥,但食客與幕僚會比比皆是,或者也會逐步成長為拜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