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房產開發商改善經營的九點建議
作者:姚葵醴
(摘自姚葵醴專著《暢銷房產開發》一書)
第一個建議,認清買方市場的形勢,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房產市場不可能再回到全民搶房的非理性時代。
目前的樓市已經進入充分市場化的自由競爭階段,消費者(包括投資者)開始學會按照自己的居住需求和購買力,來自主挑選適合自己的房產品,而且是優質低價的房產品、注重服務的房產品牌。
這種情況下,以業主需求為導向進行規劃設計建設的開發商、為消費者的要求提供快速響應服務的開發商,將贏得客戶的忠誠和持續的旺銷。
第二個建議,投入精力和時間,進行針對目標客戶群的調查研究和溝通對話。
開發出讓消費者滿意的品質、戶型、景觀、社區商業、組團關系、道路系統,讓他們愉快地購買和居住。服務沒有捷徑,開發沒有捷徑,讓客戶滿意沒有捷徑,只有深入市場、與目標客戶群進行坦誠的溝通、科學系統的調研。
這是制訂一切有效經營決策的不二法寶!
同時一定要尊重所有的客戶,對他們的“投訴”,用100%的熱情、24小時內給予解決的速度、全員的服務,贏得全體業主的心,贏得他們的轉介紹、口碑傳播、回頭購買。
第三個建議,細節決定成敗。完美的住宅,一定是在細節上下足功夫。
房產品的細節,件件攸關居家的舒適便利與否、業主的快樂感動與否:
沉降式入戶花園
環保材料
節能門窗
太陽能利用
可步入式社區景觀綠化
有愛心、講禮儀的物業保安隊伍
多樣化的四季植物
外墻立面的色彩挑選
滑輪和五金配件的品質
空調插座的合理位置……
第四個建議,把受民眾歡迎的小戶型,做精致,做到位。
具體來說,比如,目前大受歡迎的70-90平方米的二室二廳房和90-110平方米的三室二廳房;而且要間間有明窗。
這樣的戶型不容易設計,但是畢竟有房產公司做出來了,而且都是一搶而空。
為什么受歡迎?功能實用、總價低、節能、舒適,打掃衛生也省力。
第五個建議,價格上,盡量讓利消費者。
還是萬科王石先生的那句老話:不要做利潤超過25%的項目。追求暴利是危險的:輕則滯銷、靠廣告轟炸卻收效甚微,重則資金鏈斷裂、企業倒閉。
第六個建議,增值服務。
已經在建的項目、甚至現房,市場調研、規劃設計改善統統來不及了,怎么辦?
一流房產企業的經驗是——為客戶提供銷售增值服務,給予消費者最佳購買體驗,實現銷售階段和售后階段的產品增值。
第七個建議,兼顧樓盤開發和城市建設,走負責任的中庸之道。
貿然做城市運營商,有可能力不從心。只顧開發好自己的樓盤,也會“忽視城市配套”。
正確的做法是,積極與政府合作、溝通,形成合力,共同開發好一個長久適合人類家庭日常居住、學習、就醫、工作、休閑的文明社區。
就象中房協副會長顧云昌所說:“一個好的地方必須三好,好環境,好地方,好配套。這些都需要若干的開發商共同來做,也是呼吁政府來做?!?/span>
第八個建議,面向世界思考,形成全球化的競爭視野。
什么是全球化視野?
歐洲的五金;
美國的節能墻體材料;
日本的智能化安保設備;
英國的住宅新風系統;
泰國的車位配比和立體綠化;
非洲的奇樹異草……
都要為我們所用、所借鑒、所吸收。
對房產企業來說,全球化的真實含義,是汲取全球最佳經驗,以全球最佳品質、最佳服務、最低成本、最快響應的服務,讓中國人住上全球最佳性價比的好房子。
第九個建議,漫漫“研發”路,品牌伴您行。
房地產業是個極其復雜的產業,而持續改善這個復雜產業的研發和自主創新,范圍廣闊無處不在。
規劃設計、工程建設、施工工藝、質量控制與提升、縮短建設周期、科技建材、物業服務,都需要我們的所有負責任的開發公司,耐住寂寞、以歷史的責任感和行業的使命感,去日復一日地持續改進。
這也是成為國內乃至世界馳名房產品牌的必由之路
經濟學告訴我們:價格是價值的體現。
只有被消費者以適當價格購買的房產品,才是有效開發的房產。消費者購買的是什么?是房產品的功能、品質、服務、以及代表這一切的品牌。
試想,消費者真是只在乎價格嗎?
以所謂的低價購買了品質不能保證的住房,一大堆的質量遺留問題誰來處理?
物業損壞誰來維修?
更不要說隨著時間的流逝,實現物業的增值、保值。
所以,購買房產不是只看價格;因為真正適宜居住的房產,一定需要開發商提供功能和品質保證,以及敢于負責的優質售后服務,這需要長期的投入和品牌信譽作為擔保。
這也就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購房者首選“品牌房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