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某公司開一場秋裝訂貨會,一位加盟商李小姐訂了650件,把訂單交給了公司的營銷總監。營銷總監看了劉小姐的訂單后,在訂單上寫下了“本訂單作廢,公司鋪貨。”幾個字,并告訴劉小姐說:“我們秋季要求每家店鋪的訂單最低不能少于800件,我們已經與你溝通過多次,而你仍然沒有達到標準,所以你的這份訂單只能作廢,到時候公司將給你鋪貨。”
“我們店鋪你也知道,一天只能賣三四件,秋季時間又短,我訂650件已經狠心了,到時候肯定會壓很多貨,你還讓我訂800件?”劉小姐擺明事實,內心感到十分委屈。
“你有多少庫存,就會產生相應的銷售額,而你現在銷售不好,主要原因就是你庫存太少、太不合理。當你的備貨更多的時候,銷售額會自動上去的。現在我跟你說,可能你難以理解,只有通過事實來證明。所以,我支持你一個季,這個季給你特例,鋪貨可以在30天內100%退換。”營銷總監解釋說。劉小姐感覺公司不管她的“死活”,就是希望她多訂點貨,所以很不滿意,但對于營銷總監承諾的這個條件,還是勉強接受了。
后來,公司給劉小姐第一批秋裝上貨的時候,就鋪了600多件。劉小姐收到貨的時候,差點嚇壞了,這第一批貨一個季度都賣不完,以后還有很多款式,該怎么辦啊?但是貨已經發過來了,只好把它們都陳列出來。一個星期之后,劉小姐驚喜的發現,店鋪的銷售業績比以前翻了一番,劉小姐高興的給營銷總監打電話道謝。
“你當初訂650件、100來個款,平均一個款只有六七件,首批上貨也只有三四百件,這樣搭配性、系列感都很差,而且一賣就斷碼,這才是導致你業績差的最重要原因。服裝生意就是這樣,當你有100件貨的時候,你最終的庫存可能會是40件,并不表示有200件的時候最終會庫存140件,可能也是40件。可是你如果只有100件貨,你的銷售卻起不來,你便不敢多進貨了。這就是貨賣堆山。”營銷總監指導起了劉小姐。
案例中這位營銷總監的做法,不但提升了劉小姐店鋪的業績和利潤,更重要的是,讓劉小姐懂得了“貨賣堆山”的概念,從而真正懂得了服裝專賣店的經營技巧。
從物流的角度來講,代理商就像是公司與店鋪之間貨品的中轉站。公司把貨品發到代理商的倉庫,代理商再將貨品發到店鋪里。
然而,在實際的運營過程中,這個“中轉站”并不好做。由于終端店鋪質量參差不齊、貨款拖欠等原因,代理商的貨品往往發不出去。因此,倉庫的功能更多不是用于物流,而是倉儲。一個小小的公司或者小小的代理商,占用面積最大的,往往都是倉庫,而這一現象在總公司則更明顯。除了終端店鋪原因以外,目前國內服裝總公司的生產計劃、生產安排能力非常欠缺,因此需要把每季貨品堆放在倉庫里兩個月左右,才能開始發貨。這不但大大降低了物流效率,還大大降低了資金利用率。
那么,作為“中轉站”究竟該如何運作才會更好呢?代理商的物流管理到底應該遵循什么樣的原則呢?其實,代理商(包括總公司)的物流應該做到少庫存多批發、多庫存少零售(如圖所示)。“少庫存,多批發”是指總公司和代理商應該將庫存的存放時間盡量縮短,存放數量盡量減少,而大量的批發出去;“多庫存,少零售”是指終端店鋪相對零售數量而言,應該存放大量庫存作為銷售的保障。這里的“少”與“多”是相對而言的。總公司把貨發到代理商倉庫、代理商把貨發到終端店鋪,都是批量發售,因此稱為“批發”;終端店鋪將貨品一件一件賣給消費者,因此稱為“零售”。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