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味軒酒樓是一家經營傳統川菜為特色的老牌餐飲企業,老板王先生通過不斷的努力,把一家三張桌子起家的大排擋發展到如今遠近聞名的大酒樓,的確花費了不少心思。
在當今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代,計算機技術成了餐飲行業發展的助跑器。王老板也選用了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統,走上了信息化道路。但是由于缺乏對信息化工具的了解,在實際運用上,很多本來靠管理系統可以輕松解決的問題,卻老是走很多彎路。
有一次去川味軒酒樓與管理人員做培訓前的溝通,發現餐廳經理還在收銀臺統計當天的銷售報表,就餐人數表以及做員工考勤,經理告訴我,這些只是每天需要手工統計的一部分,還有消費顧客的積分以及一些菜品的銷售情況統計等等。餐廳的主管經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統計數據任務,都得花費一到兩個小時來處理這些事情。有時中午下班后根本就沒有時間休息。
一些餐廳的老員工慢慢的也適應了這樣的操作方法,但是很多新來的員工卻不適應這樣傳統的操作方式,很快就流失掉了。后來我統計調查發現,與川味軒酒樓同等檔次的酒樓人員配置相同的前提下,川味軒酒樓員工的工作強度是別的酒樓的1.2倍。有時候大家忙不過來,都喊累,沒辦法,老板只得又增加人員。
僅財務一個部門,就比其他同類餐飲企業多增設統計人員3名,專門用于盤點原料進出流水明細和餐廳消費菜品統計等等。因為管理手段落后,超出部分明顯不是用在對客服務上,提高酒樓的對客服務質量,增加酒樓的經濟效益,而是耗費到了處理一些其他事務上。
【朱明坤點評】:
大家都很忙,都喊累,但整體效率不高的第四個原因是管理手段問題。正常情況下,管理手段落后會極大限制企業的管理效率。同樣是電腦,286和奔騰的運行速度和工作品質是天壤之別;同樣是信息傳遞,寬帶和撥號上網的速度也有成倍的差別。更重要的是,設備落后會影響到員工的工作效率,會影響到員工的情緒,而情緒是相互傳染的,進而影響到工作積極性。
但是,如果技術手段太超前了,也會限制企業內部的工作效率。前段時間看到一則關于某星級酒店信息化建設的案例:在酒店開業初期,委托國外一酒店管理公司進行管理,當時國外管理公司選用了一套幾十萬的信息化管理軟件。一年后,合同到期,老板收回管理權,自己找了幾個人進行管理。由于管理團隊受教育程度比較低,對這套信息化管理工具完全不能適應。后來不得不放棄管理軟件,重新啟用傳統的報表管理。
這是因為企業環境不支持設備的運作,影響設備正常工作能量的發揮。因此,可能放著高級設備反而用不上,或用時又發揮不出其應有的效率,而且在與其它流程環節對接時提高了工作成本,自然也會降低工作效率。
同時,管理技術手段不僅要與企業的實際環境相適應,而且應與企業的外部環境相適應。如果企業內部的局部工作效率高,但與之對接的外部環境的工作效率低,大家就只能處在無休止地無奈等待之中,必然工作效率也會隨之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