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應《企業觀察報》的采訪要求,我就當前技能型人才招聘、培養和使用當中出現的問題及企業的系統建設提出以下的建議。謹供參考。
稍對企業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目前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招兵選將成了大難題。很多企業采取了種種辦法,比如提高工資待遇,提升員工的住宿和福利水平,甚至有的公司把總部搬到了交通和資訊更加發達的城市,但是依然解決不了招人的困難。在這些人員數量缺乏的崗位人員中,我們會發現企業最難招的是技能型人才。在一些招聘廣告中,我們通常會發現一個鉗工的工資能達到5000元,遠遠高出一個碩士研究生,一個建筑工地上的大工,工資會達到8000元,遠遠高于一個普通白領的工資水平,究其原因,我們發現,企業不缺乏有學歷的大學生畢業,缺乏的是具有某一方面嫻熟技藝的技能型人才。試問,培養一個技能型人才需要付出的時間成本和培養成本有多高?大家想想在上世紀70、80年代,我們培養一個汽車駕駛員至少需要二到三年時間,而且是跟著師傅手把手地教,一年看,兩年練,三年獨立上車,就是這樣的一個培訓過程才能夠造就一個出色的駕駛員。所以說,放眼去看,不管是鉗工、電工、車工、焊工、建筑大工―――這些崗位上的人員全部需要系統的培訓和輔導。這也是現在技能人才稀缺的原因,因為這些年我們的教育全部投入在了培養大學畢業身上,而忽略了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既然技能型人才難以招到,企業就要考慮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那我們給出的解決方案就是:招聘初級的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和輔導——定期評價,促其成長——提供合適的崗位和發展機會。這四個階段其實就是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建設,從招—育—用—留四個環節打造一個完善的技能型人才的管理機制。
招,要求我們有一個科學的人員招聘測評系統,讓合適的人進來,所謂合適的人,不是最優秀的人,對于技能型人才來說,更重要的是以下幾點素質的具備:一是基礎知識背景;二是基本的操作技能;三是持續學習的能力;四是內在的素質比如動作技能、協調技能、團隊協作能力。只有這樣的素質能力,才能夠讓我們找到足以進行培養的潛質人員。育,要求我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技能培養系統,這樣培養系統要突出一個核心的中心:就是基于工作任務為導向,以員工勝任工作為根本,以提升整體績效為目標。圍繞著這樣的核心,就要求我們要向德國的職業教育系統學習,建立一套學校教育和工廠技能訓練相結合的培養方式,引進日本豐田引以成功的精益生產的訓練方式,即TWI的訓練方法,通過一對一,通過實地示范,通過自我實踐來完成技能的掌握和熟練,同時也要有培訓的評價和跟蹤流程,建立員工職業技能發展的通道和路徑,讓員工能夠在其中主動學習,自我挑戰。用,其實就是對員工的合理使用,是不是把他放在了合適的崗位上,是不是給予員工合理的激勵,是不是給予員工保證其安全工作的保障?是不是在員工的發展方面有相關的政策支持?這些問題正是用好人的根本體現。最后一個環節,就是留。算一算,我們留不住一個員工成本真是很高,一、流失一個技能型人才的成本是其年薪的1.5~2倍;二、意味著至少2個月的招聘期、3個月的適應期,6個月的融入期;三、流失一個技能型人才至少要付出 4個月工資的招聘費用,主要是機會成本,五可能會產生超40%的失敗率;通過這樣的衡量,不劃算的事情盡量不要做,所以企業要建立正確的用人文化要重能力而不是唯學歷論,要重實際而不是看簡歷。說到這里,其實我們看看阿里巴巴就明白了,在這樣電商企業里,都提倡重能力不重學歷的用人導向,作為制造業的企業,更要深入地貫徹這樣的理念,基于此,建立一套留人的措施,比如金手烤 、金板凳、金飯碗等等,讓技能型人才在企業里生根、開花、結果,并且經過他們的傳幫帶,結出更多的果子來,這說明技能型人才的管理系統就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