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文化企業的“業態創新”,可能很多企業并不陌生。甚至在多年前,很多企業已經走在了業態創新的路上,深圳華強集團就是其中之一。
早在2000年,華強集團就開始涉足特種電影領域,并于同年11月帶著最新研制的180度環幕影院,第一次亮相美國亞特蘭大的IAAPA國際游樂設施展,當場就收到兩個訂單。
如果此新聞不足吸引人們的眼球,一部《熊出沒》,更讓許多人記住了華強,這家從“華強北”走出來的“中國迪斯尼”,創新提出“文化+科技”的發展模式,探索出一條文化科技產業規模化、多元化、國際化的發展路徑。
從一般規律來看,新業態產生有四種有效路徑,主要包括技術創新、社會組織方式的變化、需求引發的創新、產業價值鏈的分解融合引發的創新等。很多國有文化企業實現業態創新,砝碼就是依靠企業的科技基因和優勢,加速科技創新的步伐。
環顧中國文化企業30強名單,不乏以文化科技創新為重點的企業,科大訊飛、福建網龍網絡有限公司、完美世界(北京)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都屬此列。無論是科大訊飛聯手搜歌文化,共同推出全球首家智能科技KTV,還是福建網龍網絡有限公司開發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網絡游戲產品,都暗含著文化科技給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國有文化企業要進行業態創新,不僅要在科技創新上發力,更要在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模式創新上做文章。歸根結底,是要改變傳統思維方式,要用互聯網思維重構企業和產業的空間和業態布局,最終實現融合發展的終極目標。
當前,“互聯網+”正在重塑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新業態,對于文化產業亦是如此。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文化產業基本產業鏈結構已經與傳統情況相去甚遠,只有從新的視角審視文化產業的業態,透視文化產業的商業模式,思考互聯網思維的定義和邊界,文化企業才能以創意創新去促進、推動文化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以傳統出版業為例,近年來,面臨電子商務、互聯網、數字出版的不斷沖擊,傳統出版業的生存空間受到嚴重擠壓。究其原因,消費者閱讀方式的改變、閱讀人群的減少成了傳統出版業遭遇的最大痛楚。
對此,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深有體會。為促進業態創新,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分批對原有的圖書零售門店進行改造,一方面,使一部分書店小型化、微型化、專業化,以適應個性化需求;另一方面,新建比傳統書店規模更大、業態更加豐富的書城,形成以現代大型書城為主力業態的文化消費綜合體。鳳凰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以大融合推動大跨越,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將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著力點和發力點。而在影視產業,互聯網巨頭大量進入電影制作領域,帶來大量的資金、客戶和大量的年輕人進入這個行業,給產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從中我們也可以領悟到,“互聯網+”的發展,正在推動著文化產業發展實現聚變和裂變。時代和環境變了,如果依然按部就班,走傳統路子,必定會走入死胡同。轉變思維和理念,才能形成真正把握“互聯網+”的精神內蘊和產業脈絡。
實現業態創新,首先要轉型。如果互聯網發展初期與文化產業實現融合的領域位于信息產業、廣告、電子商務以及游戲娛樂,多屏互聯網逐漸從這幾個領域擴展到互聯網服務行業,以及到現在的工業互聯網。
在互聯網環境下,文化產業可以分為內容產業、平臺產業、衍生產業。文化企業不僅可以直接從事某一個具體的產業鏈環節,還可以立足構建平臺,也可以通過延伸產業鏈條實現聚合式發展。例如,動漫產業,既可以做內容,也可以做衍生產品,還可以開發游戲,做資本運作和藝術投資,這就需要有關企業為其提供文化投融資和產品推廣等服務。這些都可以成為文化企業進行業態創新的領域,成為激發創新靈感的所在。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文化企業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新,還需要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創新所依賴的是“互聯網+”,而不是簡單的“+互聯網”。這就不僅要從更廣闊的視野上衡量互聯網思維,更要從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創新中踐行互聯網思維。喬布斯和蘋果的成功,就是商業模式和互聯網思維的成功;而中國有一些新的設計企業也在通過互聯網思維擴展自己的業態邊界,例如洛可可設計公司正在實現從賣設計產品到賣終端產品的轉型,此外企業還與《大圣歸來》合作開發衍生品,把優秀設計師產品組合整合起來,這也是運用互聯網思維的真實寫照。
當前,文化企業特別是傳統文化企業實現創新,不僅需要眼界,需要境界,更需要打破常規的勇氣和智慧。這也許是國有文化企業未來發展的路徑所在。
來源:光明日報
你的企業有沒有這樣的困惑?
同樣是做企業,為什么有的企業賺錢了,而有的企業卻虧錢了?
同樣是一個行業,為什么有的企業賺錢很多而且輕松,而有的企業賺錢不多而且費勁?
同樣是一樣賺錢的企業,為什么有的企業財富實現上體現了乘數效應,而有的企業卻僅體現加法效應?
為什么有了財富卻富不過三代?
讓《企業財富工場特訓營》告訴你答案
課程、特訓營、顧問和投融資業務咨詢,請聯系:
電話:010-64495082
手機:15011006695;
業務助理QQ:2417702459
業務助理微信:fengpengcheng-hh
E-mail:uibe_zbyy@sina.com
新浪/騰訊微博:資本運營專家馮鵬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