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5歲年齡段的家庭教育指導
1.13-15歲兒童身心發展特點
13-15歲的兒童正處于告別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即青春期。青春期的兒童面臨著生理和心理上的“巨變”:各項身體指標接近于成人;性激素分泌大大增加,引起了性的萌發與成熟;感知覺能力不斷提高,能有意識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逐步采用有意記憶的方法,其抽象邏輯思維日益占據主要地位;自我控制能力有了明顯的發展,情感不再完全外露,但情緒還不穩定、易沖動。
2.家庭教育指導內容要點
(1)對兒童開展適時、適當、適度的性別教育。指導家長進行青春期生理衛生知識指導,幫助兒童認識并適應自己的生理變化;開展科學的性心理輔導,進行青春期異性交往的指導;加強對兒童的性道德觀念教育,并注意控制家庭的不良性刺激;引導兒童以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緒。
(2)利用日常生活細節,開展倫理道德教育。指導家長加強自身道德修養,發揮道德榜樣作用;把“修德做人”放在首位,強化兒童的倫理道德意識;肯定兒童的自我價值意識,立足道德的積極面引導兒童;創設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圍;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凈化家庭和社會文化環境。
(3)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引導兒童正確使用各種媒介。指導家長掌握必要的信息知識與技能;樹立民主意識,做兒童的朋友,了解兒童使用各種媒介的情況;培養兒童對信息的是非辨別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鼓勵兒童在使用網絡等媒介的過程中學會自我尊重、自我發展;多關心鼓勵對網絡等媒介使用上癮的兒童,并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尋求專業咨詢和心理援助。(4)重視兒童學習過程,促進兒童快樂學習。指導家長和兒童樹立正確的學業態度和應試心理;重視兒童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兒童克服考試焦慮的方法與技巧;與兒童共同制定學習目標,并對取得階段性成績的兒童予以及時鼓勵;在兒童考試受挫時鼓勵兒童。(5)尊重和信任兒童,促進良好的親子溝通。指導家長擺正心態,以平等的姿態與兒童相處;學習與兒童溝通的技巧,學會運用委婉、民主、寬容的語言和態度對待兒童;學會傾聽兒童的意見和感受,學會尊重、欣賞、認同和分享兒童的想法;學會采取正面方式激勵兒童。(6)樹立正確的學業觀,尊重兒童的自主選擇。指導家長幫助兒童樹立信心,勇于面對現實;協助兒童綜合分析學業水平、興趣愛好、未來規劃等,選擇適合其發展的高中、職校或其他發展方式;寬容地對待兒童的自我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