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路在何方?
巴音認為,一些家長在抱怨“家長越來越難當”的同時也應轉變思想。“幾乎所有家長都期盼兒女能夠品學兼優,但沒有家長的辛勤付出,就不可能有優秀的孩子,現在想輕松當家長的可能性不大。”
“隨著學生的成長,一些本身知識程度不高的家長已無力輔導孩子,只能求助于課外輔導機構;有的家長雖知識程度較高,但也很長時間沒有接觸中小學的教學內容,為輔導孩子不得不重新開始學習,這讓部分家長很焦慮。”熊丙奇說。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的界限本來很清晰,學校教育以知識教育為核心,家庭教育關注孩子的性格養成和身心成長,以前學校‘家校互動’說的 是互相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但現在把家長變成孩子的課外輔導員,是一種教育的完全異化。”熊丙奇說,而如今很多家長仍主要關注下一代的知識教育,忽視其人 格培養和身心健康,這可能會導致孩子人格扭曲和心理問題的產生。
專家認為,孩子作業讓家長“喊苦”這一問題的核心在于目前單一的教育評價體系。教育改革說了很多年,但仍聚焦在學生的成績上面。只有打破單一的教育評價體系,把學校教育從應試教育中解救出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才能各司其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