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中文版日前發布《中國現代家族企業調查報告》顯示,在內地上市的中國家族企業中,成功實現交接班的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父子共同創業型,即父子兩代人均在企業的成長過程中被公認為是開創者的角色;第二種是通過企業內部培養,讓最優秀的繼任者脫穎而出。
另一種受青睞的接班途徑是子女出國留學,回國后經過外部鍛煉或基層培養再進入家族企業管理層。此外,將股權交給子女,將管理權交給職業經理人,也開始成為一代企業家越來越常見的選擇。
如何保證家族對企業的控制權,又如何平衡家族董事會成員與職業經理人的關系,會是將來長期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還有一種傳承是以家族財富為核心,對于有能力,但興趣在別處的二代而言,以家族產業為依托,到家族生意之外打造屬于自己的平臺,為家族創造更多的財富,既有助于家族產業擴大,又能實現自身抱負。
今年的數據顯示,二代掌權的家族企業表現搶眼,其凈利潤以兩位數增長(11.5%),遙遙領先于一代掌權的企業盈利業績(2.5%)。在經歷了去年短期的受挫后,已完成接班的掌權二代延續了此前一貫的不俗表現,其出色的表現更具說服力。
在此次調研的747家上市家族企業中,86%的家族仍牢牢地將股權與經營權掌握在手,家族核心人同時也是企業的所有者。類似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偏離傳統父傳子的繼承模式,將經營大權交付于外姓職業經理人的家族企業目前約有100家。在中國,大多數的創一代仍更傾向于傳內不傳外,抓住一切機會培養自己的親生子女接班。
(周凱)
@曾水良(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專家):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把中國社會的轉型拖緩了幾年,但隨著第一代接班人年齡的老化,退居二線、子女接班已是這5-10年不可回避的問題,只是早一年、遲一年而已。
@《福布斯》雜志:不管是血脈延續的家庭,還是整個家族安身立命之所在的企業,都處在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