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小華
如今,房地產市場疲軟,有的甚至是蕭條、慘淡。這不能只認是金融危機惹的禍,也不能單純認為是07年太狂熱后的回落,真正的罪魁禍首是是行業性的“賭徒”操作。房地產業的危機不是市場疲軟,而是目前的房地產運作本身不符合商業規則,導致暴利后暴斃。如同開車的司機,明知不能超速行駛卻偏向“虎山”行,除非有監控才會減速,甚至有監控也要試試運氣,監控器有的時也會“打盹”,長期以往,終將車禍人亡。
那么,房地產的違規操作在哪呢?不妨看一下房地產商的運作模式:運營商通過一部分的資金(現有或借貸民間資本)購買買土地,再用買來的土地抵押給銀行機構,從而獲得大量的銀行貸款資金,再要求建筑商墊付相應的資金,同時加上預售房子的回攏資金進行操作。這種模式從商業本身來講,并不符合商業的規則,它不是真正的商業行為,而是“賭徒”行為,從某意義上講屬于“空手套白狼”的行為。結果高額的利潤下引來大量的制造業企業老板投入這項運動中來。特別是我們的“預售樓制”,其實是用房子的設計圖稿回攏購房者的資金。這當中不但存在很大的商業風險,同時,也不符號常規的交易原則,通常購房者交了錢或者按揭后需要一、二年后才能拿到房。誰都知道這種模式本身不符合商業的規則,國外也沒有種模式,但在我們這里卻“成功”運作多年。另外,對房地產業的暴利行為,我認為這也是一種違規的商業行為,不符合商業規則,導致不少商家用5%、8%甚至更多的利息獲取民間資本。如今不少房子賣不動,不少項目中途夭折,這不就等于為過去的“賭徒”行為一次性埋總單嗎?這次國家沒有把房地產列入十大規劃中,我認為或許對房地產業的發展是件好事,若把納稅人的錢給“不法”商家再違規下去也不公平。
像這種違規埋總單的情況不只是房地產,例如如日中天的奶業,商家們明知存在嚴重的三聚氰氨的問題,卻于視無睹,結果:雄居中國奶粉第一14年的三鹿瘁死了,讓中國人感到驕傲的蒙牛在扶搖直上的途中一次虧損了9個億;中國的食品品牌在世界上蒙上羞。與其說三鹿問題是道德使然,不如說是對商業違規操作的絞幸。
是否違規操作,其實并不是不知道,而是抱著絞幸的心理走鋼絲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這句話得牢記于心,無論是大商家大企業,還是小商小販,不按照商業規則運營的總有翻船的時候。黃光裕事件不就是很好的例證嗎?美國華爾街金融寡頭的貪婪、不負責任,加上美國監管機構長期對次按產品和金融衍生工具放任自流,疏于監管,致令金融市場異化為大賭場,結果讓全世界都為之買單。或許商業社會存在“賭博”,但絕對是在規則范圍內進行。對那些違規操作的“賭徒”行為絕對會有報應的,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同時,要知道國家相關部門也不斷地在隔絕制造“賭徒”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