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企業組織是一個開放的、運動的系統。隨著外在環境和行業競爭形勢的變化,企業自身的目標、戰略、戰術也都在不斷變化著;為了與組織內、外的各種變化相協調、相適應時代迅速發展的需求,才能符合組織不斷自我修正和提升的要求。以下筆者(佟天佑)從顧問角度對企業變革與創新動力的探討。
2、變革可遵循一定的模式
①組織變革與創新的功能
簡明扼要地說:就是為了產生更適合組織自身發展,更適應周圍環境的組織形式。為了適應快速的技術變革、參與世界競爭、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許多公司都在積極地嘗試著組織結構、管理方式的變革和創新,傳統的嚴謹的組織設計不斷地朝著新穎、敏捷、柔性化的組織形式發展。
②“柔性力”與權力
簡明扼要地說:就是一種能夠適應各種變化的能力,是具有參與國際變化、對意外的變化不斷地反應、可以適時地根據變革迅速進行調整的能力。在現代企業尤其是現代高科技企業中,迫切需要創建柔性組織系統,來平衡“控制權”有“自主權”協調“集權”與“分權”,既有利于組織各方面的變革與創新又能在不斷磨合中增強向心力和凝聚力,確保穩定性與動態性的統一。
③動力與阻力因素
動力因素包括:經濟波動與一體化帶來的沖擊全球化競爭加劇、技術進步和信息網絡是普及推動知識的快速更新、政治因素的交叉促使價值觀念發生較大的變化、社會趨勢與市場供求形成產品的生命周期縮短、就業形勢催生人力資源的結構與素質發生變化和新的經營與方法出現造就工作生活質量的提高等。
阻力因素包括:理念與實際的嫁接在時間滯后或未能同步、思維定勢的沉積造成以主觀的方式判斷事物、個體人的差異往往以被動的態度或怠慢而成阻力、不同習慣因素、安全顧慮、經濟因素、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意見選擇性、從組織結構的慣性通常讓保守的既得利益的患得患失考慮和上下層面與內外的信息交流存在不暢等。
筆者(佟天佑)認為:企業變革可遵循的模式不是約定俗成的,更多的是要切合企業自身實際和資源條件;但有一點是值得充分把握的,所謂“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比如金融風暴過后的企業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