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43年中,美的的銷售收入年均增長速度超過20%。多年的快速增長之后,美的快車的駕駛者們終于開始放慢行駛的速度,2011年底,有關美的裁員的消息更令外界矚目。
2011年以來,家電行業的增速已經明顯放緩。宏觀經濟景氣下降,消費者捂住錢包。而實施多年,曾一度為家電企業貢獻千億營收的家電下鄉政策,也在2011年接近尾聲,農村市場銷量大幅增長的年代,似將遠去。美的2011年上半年整體銷售增長亦接近40%,但是從下半年開始,美的集團增長速度開始下降。“如果說近40年,美的集團速度能打100分的話,2011年則只是打80分。”美的集團一名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美的電器的凈資產收益率從2010年的25%以上,下降到了2011年前三季度的15%,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美的集團,這個家電業的騰訊,擴張的邏輯與騰訊一樣,先靜觀對手動作,等看到有利可圖的機會之后,再大舉進入,高歌猛進,并干掉或超越競爭對手,可謂后來者居上。這一做法一度令其飽受詬病,但配合營銷優勢,也讓它迅速躋身中國白電前三強的行列。當行業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美的速度”這種重規模的擴張方式,值得推崇,但是當行業增速放緩,則必然面臨危機風險,就像一個人跑得過快,突然遇到障礙是容易摔倒的!
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美的開始“慢”了。2011年7月22日,在美的集團2011年半年度工作會議上,“轉變發展方式、推動戰略轉型”被全面提上日程,轉型的首要目標為“從注重增長數量轉為注重增長質量”。
“我們轉型,不是指我們現在碰到危機了,做企業一定要看得長遠一點。”2011年11月1日,何享健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強調:“未雨綢繆勝于亡羊補牢。”
現在到了美的“練內功”的時候了。美的確定的轉型具體分為三個方面:從注重增長數量向注重增長質量轉型、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型、從粗放式管理向精細管理轉型。轉型的核心就是要告別之前的“野蠻生長”。此前,美的集團對各個事業部進行的績效考核包括規模、贏利、品質等方面,其中規模為最重要的考核指標,一般占考核分的40%左右,新上馬項目甚至要占70%的考核分,贏利排在第二位,品質考核居尾。
以前太注重規模增長了,轉型之后,美的對事業部的規模增長幾乎不做要求,轉型之后主要要求事業部提升利潤。這樣一來促使個事業部做新項目的欲望很大,因為要持續增長,是為了增長而增長。
美的今天的“快”與“慢”,我們要辯證地思考:
“快”是超越對手、贏得先機、與時俱進、快速發展!
“慢”是主動調整、減低風險、修煉內功、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