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車經驗——實業才是興國之本
泓冰標桿智庫文章
“跟神州高鐵這個高檔的名字一比,南車北車都弱爆了”,聽聞寶利來改名神州高鐵掛牌上市之后,一位幽默的投資者如是說。
這看似是一句調侃的話,其實內中意味頗多。一家原來做餐飲的公司打著跨界經營的牌子,不斷變換名字,越換越“高檔”,而扎扎實實、用技術和管理去發展實業的南車卻“躺槍”,被說成“弱爆了”。這句玩笑話透露出的是人們在實業和投機之間的某種現實傾向——投機好過做實業,股市投機來錢快,轉眼富家翁,做實業卻要費力進行投資和管理,吃力不討好。這種想法充分顯示出當下人們的浮躁心理,可喜的是,南車用實際行動給了這部分人一記響亮的耳光。
南車集團和北車集團都是由同一家鐵路運輸裝備企業拆分而成,在成立之初,還是一家技術薄弱、相對弱小的企業,其營業額只有同時期北車的四分之一,但是南車集團上下齊心,采取多種措施來提升企業實力。
首先是技術創新,南車集團通過持續的資金和人員投入,終于成功地研發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機車車頭,此舉繞開了西方國家的專利壁壘,使得我國的高鐵產品可以不受限制地參與國外項目的競標,加上低廉的人力成本,南車開始逐漸獲得競爭優勢。
其二是加強企業管理,南車集團這幾年大力推進標桿管理工作,并且聘請國際標桿管理權威陳泓冰先生常年進行培訓輔導,充分吸收標桿管理立標、對標、達標、創標四大步驟的精華,并將剪刀思維法、責任層級法、要素建模法和協同創標法四大方法落到實處,收到了顯著地成效,一方面增加了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協同力和執行力,另一方面激發了員工的創造熱情,各種技術研發和流程改革層出不窮,企業文化建設成果喜人。
在短短四年時間里,南車就已經超越北車,坐上了中國高鐵制造業的頭把交椅,南車集團目前已經成為中國創造的象征,被稱為“軌道上的國家形象”,不僅如此,南車企業規模的擴大也超出了人們的想象,目前南北車正在策劃合并,而南車為主已成定局,一旦合并,南北車的市值之和將超過波音公司,稱為名副其實的超級企業。
南車的成功為實業興邦做出了優秀的表率,歷史一次次證明,一個國家的財富絕不取決于股市發行了多少股票,而在于股市背后是否有足夠的實體產業來撐起它的運轉。南車集團重視技術研發,并善于使用標桿管理理論來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成為中國企業發展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