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授課見證 -【中華講師網】王群授課見證,王群博客,王群網站,王群文章,王群最新文章" /> ,王群授課見證 -【中華講師網】王群授課見證,王群博客,王群網站,王群文章,王群最新文章" />
現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個詞已經人人都會說了。可是什么是“特色”?恐怕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從企業管理培訓的角度來說,我認為“特色”就是“補課”。現在國內的絕大多數企業都在“補課”,補什么?補現代企業的運作規則,提升員工的素質,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因為只有首先趕上了發達國家的水準才能想辦法超過他。那種“大躍進”式的愚昧無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可是現在我聽到一種論調,說培訓師一張嘴就是學西方,甚至有的人說我們已經很強大了,我們不用學西方照樣超過西方發達國家。看來有些人頭腦發熱,開始盲目自大了。我認為有必要給這些人清晰地理出幾個方面來認清我們的狀況,具體有4條:西方的資本主義企業運作,特別是企業管理學的發展已近200年,其中經過了由不斷失敗-改進-完善,即從不成熟到成熟的完整過程。現在已經建立了相對成熟完善的體系。在這個體系和架構下,發展出了一批西方的發達國家。而我們中國從8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從“摸著石頭過河-跟著感覺走”到引入西方的企業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到如今也不過20年左右。這個200年和20年的差距是巨大的。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雖然我們的國力比改革開放前強了很多倍,但是我們和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的運作效率,科學務實的程度及方式方法的上仍然落后很多。這就是我們全國都在“補課”的根本原因。回想當年我們用老祖宗發明的火藥為“老佛爺”燃放爆竹祝壽的時候,八國聯軍已經架著洋槍洋炮打到了紫禁城下,我們敗在了自己發明的火藥上面。既然西方能夠中為洋用,我們為什么不能借鑒西方的企業管理技術呢?“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老祖宗說過“三人行必有吾師”,這句話永遠不會過時!說起”洋為中用”,我并不主張一切照搬,盲目崇拜,并不是西方的月亮圓。而是需要深入考察我們的國情和文化,提其精髓,去其糟泊。做好充分的本地化的工作,用其核心內涵而不是追求形式。企業管理學里的黃金定律“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可以作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座右銘。要做到“洋為中用”,特別是在培訓界,這需要一大批兼通中西文化、具有豐富的西方企業及國際運作經驗的培訓師來做好本地化的工作。所以我們的當務之急,是致力于造就一批東西方文化兼通的,熟悉國際企業運作水準的高級培訓師。沒有這樣的人才,“洋為中用”就只能望洋興嘆。我也很贊同“古為今用”,我們中華民族延續了5000年的文化,有很多值得發掘整理的東西。甚至連西方發達國家也在借鑒,比如孫子兵法已經列為美國西點軍校的參考書,世界各國都在開辦孔子學院,等等。我們當然有責任、有義務盡快發掘老祖宗的東西來用于今日的競爭。可是看看我們的現實是什么:我們在改革開放20年后的今天,研究國學聯系企業運作實踐才不過區區10年的時間,而國內號稱“國學大師”的人卻很少具有國際企業的資深運作經驗,他們不具備國際運作的視野,抓不準中外企業的差距。這樣的水準如何能帶領我們的企業走在世界前列?所以我們“古為今用”這條路還有相當長的距離要走。在我們的國學研究真正能超越西方,真正派上用場之前,我們現在用什么來指導我們企業的運作呢?答案是很明顯的。第四,看看我們今天的環境:中國現在雖然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二,GDP的增長率更是世界之首。但是我們拿著外匯卻不懂如何在世界的資本市場運作,只好買了大量的美國國債 – 由美國人來運作我們的資本。為什么?因為我們不懂,我們不會,只好受制于人。再看看國內,我們60% 的GDP是外國企業主導,外國獨資企業出口占85% 的比重。如果我們不盡快提升我們自己的運作水準,就只會扮演世界工廠的角色。一雙耐克運動鞋在美國市場的售價是60美元,在深圳工廠的加工成本只有1美元。絕大部分的利潤流入了美國資本家的口袋。這就是我們必須盡快提升自己,擺脫這種狀況的充分理由。我們是有著獨特悠久的歷史和文化,也有不同于西方的經商環境,但是如果我們不考慮國際的大環境和多元文化,我們的企業仍會落入與世界發展脫節的老套,也不可能追上世界發展的腳步。希望我們的培訓界目光不要那么短淺,心胸不要那么狹隘,拿出大國海納百川的風度,這才是我們自強不息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