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國經濟處于全面成長的追趕階段,由巨大的消費需求及多種紅利為支撐,市場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如今,中國經濟賴以快速增長的多種紅利支撐已經成為過去。中國企業正處于改革的風口浪尖,面對全球化的競爭,中國企業正面臨著市場化進程以來最為嚴峻的挑戰。
此時企業的發展逐漸觸碰到了成長的邊界,而最令人困惑的是曾經駕輕就熟的各種經營手段也無法像以前那樣得心應手了。企業的生存環境已經由單純的平面市場進入到一個立體交叉、網狀結構的復雜環境。
因此,互聯網改變企業的消息鋪天蓋地,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開始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升級。多數人還對互聯網時代的理解不夠明朗時,行業領頭羊們就早早的在這風云變幻的商場中感受到了暴風雨的前奏。從馬云和王健林的“一億賭約”,到雷軍和董明珠的升級版“十億賭約”,這里面更多的是傳統行業和電商行業的激烈碰撞。無可非議的是網商電商確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傳統行業的生存也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傳統行業到底該何去何從?
然而,中國企業要獲得真正的競爭力、創造力,遲早要轉向對商業模式創新的關注。
據調查顯示:
20%的企業失敗是因為戰略方向不對
23%的企業失敗是因為戰略落地不利
57%的企業失敗是因為商業模式創新力不足
著名風險投資人Peter Thiel是Facebook早期投資人,也是PayPal聯合創始人,在他所著的《從零到一》一書中寫道成功的商業模式創新能為企業業績帶來十倍提升。
企業創新顛覆了過去所有的傳統方式,很多企業反饋,互聯網時代對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戰略轉型的理解突然間變成了錯誤的。沒有人是天才,可以不需要任何幫助就實現商業模式創新。對創業者而言,你需要找到對自己最有效的創新框架,贏得競爭;而從絕大多數傳統企業的角度來講,切不可急于求成,盲目追求互聯網的列車,嫁接互聯網需要真正找到企業本身問題所在。
縱覽傳統企業在互聯網時代所面臨的共同問題總結如下:
戰略失位:企業缺乏發展方向,不知道該去哪
營銷失靈:市場競爭如履薄冰,傳統營銷策略失效
產品失寵:消費者距離我們的企業漸行漸遠,變得越來越不忠誠
發展失速:隨著市場的飽和,企業的發展逐漸觸碰到成長的邊界
互聯網時代的企業創新之道分三個層次:
第一、 微創新。在技術、產品層面創新。這個層面競爭過渡,企業憑借微創新勝出的可能性很小。
第二、 藍海式創新。屬于市場、營銷層面,這個層面競爭激勵,如果努力尋找市場空間,會有一定機會。
第三、 顛覆式創新。屬于商業模式、頂層戰略層面。這個層面需要的資源和要素非常復雜,操作難度大,但同時勝出的可能性也很大。
顛覆式創新與傳統創新區別如下:
表一:顛覆式創新與傳統創新的區別
企業創新的核心是創造價值。企業創新能力的大小取決于卓越價值的創造能力。企業創新解決的是價值創造的問題,首先一個企業要選擇為誰創造價值、創造什么樣的價值。由此形成的商業模式創新是所有企業經營的核心和基礎,也是企業家必須掌握的思考邏輯。
創意為魂,戰略為勢,一定要把這種思維融入整個企業經營的邏輯之中,企業才能贏得競爭力。必須苦練內功、轉換思維、扎實企業經營功底、打造獨特的具有競爭力的創新商業模式運營機制、提升核心競爭能力,才能得以生存。
這波互聯網思維帶來的商業變革,必將面臨巨大挑戰。必然會有更多的企業迅速崛起。
就像狄更斯所說:“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令人絕望的冬天,這是充滿希望的春天;我們眼前一無所有,我們眼前又什么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