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認為,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工作而忽略了對員工的教育,往往就是因為很簡單,因此所有的人都認為理所當然。這樣一來,最終會因為不同人的不同理解而得到不同的結果,造成無法貫徹實施,又收不到預期的效果,5S管理從此夭折的后果。所以整理、整頓、清掃的下一步驟就是清潔,就是要對員工進行教育。
人的思想是復雜而多變的,必須統一思想,才能一起朝著共同目標去奮斗,所以必須要把5S管理的基本思想向企業的全體員工,進行長期而耐心的教育,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整理,就是區分工作區的必需和非必需品,經過了必要的教育后,就應該帶領組織成員到現場,將目前所有的物品整理一遍,并調查它們的使用周期,將這些物品記錄起來,再區分必需和非必需品。進行教育以后,要進行現場實際操作。帶領他們一起去整理所有的物品,然后區分哪些是必需品,哪些是非必需品。
作業者就是崗位的主人,現場的作業者就是指崗位上的主人,是這個機器的操作人,或者這個責任區的負責人,他可以做好該崗位的工作,也能使該崗位的工作出現問題。因此,只有使崗位的作業者清楚他的崗位需求,讓他們知道,哪些是不完善,或不適用的。所以在區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時,應該先向那個保管人或作業人進行詢問,并確認清楚,說明一些相關的事情。這樣,在進行清潔時,就能得到更高的效率。
清潔是貫徹整理、整頓、清掃標準化的一個流程,所以應將非必需品從崗位上全部撤走,而且要迅速地撤下來,絕不能以明天的心態來對待。在日本企業里,所謂及時處理,就是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只要是用不著的,或要很長時間才能用一次的,都稱之為非必需品,非必需品沒有必要留在現場,必須全部撤走,絕對不能用推托的心態來對待。
整頓的目的就是把東西特別是必需品,擺在應該放的地方。撤走了非必需品并不就是萬事大吉了。
現場的必需品應該怎樣來擺放,是否防礙了交通的通道、防礙操作者或作業者的操作,拿取是不是方便,都是必須解決的問題。必須根據實際的條件,作業者的作業習慣,以及作業的合理規定來擺放必需品的位置。
確認一下擺放的高度及數量,以便于管理。擺放的高度、數量、寬度,并將這些規定最終形成文件,便于日后的改進,更好地推進和總結。
所有的工作都做了,下一步就要做一些標識,標識規定的位置、高度、寬度、數量,以方便員工識
別,減少員工的記憶勞動。標識好了,就能使員工一目了然。
清潔的步驟流程如下:
第一步:對我們推進組織進行教育
第二步:整理一一區分工作區的必需品和非必需品
第三步:向作業者進行確認說明
第四步:撤走各崗位的非必需品
第五步:整頓一一規定必需品的擺放場所
第六步:規定擺放方法
第七步:進行標識
第八步:將放置方法相識別方法對作業者進行說明
第九步:清掃并在地板上劃出區域線,明確各責任區和責任人。
要將規定下來的放置相識別的方法告訴作業者、員工。在說明時必須注重原則性的問題。有些作業者開始可能有些不太適應或認為不對時,要做好工作,凡是有必要的就要堅決實行規定。在實施中可以提出改進意見,但不得擅自取消。
由于工廠的范圍很大,所以必須劃分責任區和明確責任人,只有規定責任范圍和責任人,嚴格地按規定去做,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工作才能進行下去。
具體實例
清潔是通過檢查前3S實施的徹底程度來判斷的其水平和程度,一般要制訂對各種生產要素、資源的檢查判定表,來進行具體的檢查。其內容包括:
◆作業臺、椅子
◆貨架
◆通道設備
◆辦公臺
◆文件資料
◆公共場所
5S活動的具體檢查內容:
(1)作業臺、椅子
(2)貨架
(3)通道
(4)設備
(5)辦公臺
(6)文件資料
(7)公共場所
【自檢]
制訂一份清潔稽核表,
部門內的自我查校,每題有五種答案,在選定的答案題號上打“√”.
(1)通道作業區
①沒有劃分
②有劃分
③劃線感覺還可以
④劃線清楚,地面進行過著掃
⑤通道及作業區感覺很舒暢
(2)地面情況
①有油或水
②有油跡或水跡,顯得不干凈
③地面不是很平
④經常清理,沒有臟物
⑤地面干凈亮麗
(3)辦公桌、作業臺、椅子、架子、會議室的清潔情況
①很臟亂
②偶爾清理
③雖有清理,但還是顯得臟亂
④自己感覺很好
⑤任何人都會覺得很舒服
(4)洗手臺、廁所等
①容器或設備臟亂
②破損未修補
③有清理,但還有異昧
④經常清理,沒異昧
⑤干干凈凈,整整齊齊,感覺很舒服
評分標準:選①為0分;選②為1分,迭田為2分;迭③為3分;選④為4分。統計你得的分數,并計算總和。
說明:15-20分為較好,12-15分表現一般,12分以下,黃牌警告。對表現較好的部門,可通報表揚,或給予一定的獎勵,對表現不佳或較次的部門,提出批評或采取適當的處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