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經濟發展趨緩,市場需求疲軟,各地的生產企業都加強了對市場的開拓,訂單爭奪十分激烈,可以說市場專員爭取的每一份訂單都來之不易,然而很多情況下,由于生產調度和市場訂單的脫節嚴重,出現了延遲交貨甚至無法完成訂單的情況,這不僅影響了公司的經濟效益,更大大增加了市場部獲得新訂單的難度,可以說,在生死攸關的市場競爭中,協調生產與市場的關系,提升產品交貨率,是一個十分值得關注的課題。某電子元件企業在接受泓冰標桿專家團隊的短期輔導后,創造性地運用標桿管理理論,以要素分析,對標找差的方式,有效提高了產品交貨率,在經濟效益普遍不好的年份取得了較好的業績。
該企業首先就提升產品交貨率問題建立了專門的課題組,其具體的工作流程如下:
一.調研階段
1.
全面調研、掌握現階段的生產狀態;現狀調研采取了現場調研、電話調研、會議討論等方式,與生產車間工人和班組長等進行深入交談,了解其基本心態,并安撫其對新的工藝要求等事項的不滿情緒。
2.
全面調研紙面生產流程和實際生產流程;經過數據比對,課題組發現,產品不能按期交貨可以分成兩種情況:常用型號的產品沒有合理庫存,一旦有訂單,從頭生產,生產周期大于交貨期;主要機器設備保養維護不良,維修時間過長,即使時間充裕,也無法完成訂單。
3.
全面調研部門之間的溝通方式;課題組發現,生產部和市場部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存在問題,車間的具體生產能力和業務員所主推的業務之間存在偏差。
二.方案實施階段
1.市場部提供常用型號和數量給生產部,生產部為這些常用型號產品儲備較多的庫存。
2.
對主要機器設備,設備能源部購買、儲備3套零部件。考核設備能源部“設備故障不過夜”的執行力度。
3.
主要配套件要提前30天準備完畢;次要配套件要提前15天準備完畢。
三.成果統計階段
經過一系列的改進,常用產品按期交貨率從原本不到20%提升到100%,預計年增加銷售額達500萬元以上;合同訂單交貨率由不到60%提升到95%以上,大額訂單客戶的滿意度大大提升。
該企業在訂單交貨率方面的成功只是該企業標桿管理巨大成果的一個縮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會有更多企業了解和接受標桿管理理論,更多的成果也將涌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