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房地產企業的稅務管理手段仍停留在兩點上:第一是想方設法購買發票虛增成本(增值稅不同于營業稅),第二是私下搞好稅企關系。除此以外的稅務籌劃意識不強,有效手段與方法也不多。面對日益嚴峻的稅收征管與稽查的環境,房地產企業如何在戰略決策時事前進行稅務規劃,合法合理降低稅負呢?如何避免因營改增后的知識匱乏,而給企業自己布下“稅務地雷”呢? 實際上,房地產企業最大的稅務籌劃空間在“戰略與戰術”層面,也就是房地產企業稅負的高低最終取決于企業所選擇的開發模式和業務行為是否充分利用“營改增”稅務政策要點。房地產企業一旦選擇了具體的開發模式和業務行為,其總體的稅負水平(特別是增值稅)也就相對確定了。因此,既要提高老板在重大決策時的財稅意識,也要企業財務管理層面樹立事前籌劃的思想。在確定具體的開發模式和業務行為之前,就應針對開發模式和業務行為制定不同的方案,并通過對各方案納稅水平的比較,確定最佳方案。相對于開發模式和業務行為確定的事后籌劃,事前籌劃的節稅效果更加明顯,納稅籌劃的風險也更低。 未雨綢繆,決勝千里。但是我國關于房地產稅收種類繁多,營改增政策的變化造成專業人才的匱乏。因此,如何在短時間內較全面地掌握操作難度較大的稅務籌劃技巧,是擺在企業面前的一道道難題。 本課程以大量翔實的案例,引導學員企業在選擇開發模式和實施業務行為時,強化營改增之后的財稅短板。教授企業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掌握切實有效的稅務籌劃方法,揭示降低企業稅務風險與過重稅負的秘訣,減少納稅成本,最大限度增加企業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