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會經歷許多痛苦和挫折,孩子成長的過程,本來就是一個不斷摔倒再爬起來的過程。閱讀小故事,您或許從中有所收獲。
在澳大利亞,有位中國記者親身遇到過這樣一件事情:
有一天,他看到有位澳大利亞婦女帶著一個小孩在河邊散步,那個淘氣的小孩跳來跳去,突然,“撲通”一聲,掉進小河里。記者毫不遲疑地跑向河邊,準備跳到河里去救孩子。沒有想到的是,那位母親卻制止了他。記者奇怪地望著母親,母親嚴肅地說:“我要他自己爬上來。”記者看著孩子在水中翻騰,喝了幾口水后,終于爬了上來,不由得感嘆: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母親,多么理智的愛!但后來才知道,這位母親了解河的深度,了解孩子很安全。
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從挫折中學到一定的知識、經驗和勇氣,這就是孩子們戰勝挫折得到的最豐厚的戰利品。所以,當困難和痛苦不因我們的意志為轉移時,我們要不失時機地抓住機會,正如故事中的母親一樣,來鍛煉孩子面對困難的勇氣。對于跌跤、磕碰一類的小意外,家長應當把它們當做孩子生活中非常自然的事去看待。撫慰、包扎傷口等適當的處理當然必不可少,但切不可過分緊張。讓孩子早一些堅強起來,成熟起來,孩子以后的人生才會少一些悲哀和無奈,多一些壯麗和精彩。那么,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戰勝挫折呢?
1、讓孩子有機會感受成功。成功經驗對于孩子增強自信心很重要,能讓孩子以積極心態面對各式各樣的挑戰,也能防止孩子遇到挫折便垂頭喪氣、打退堂鼓。因此,老師和父母要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經歷成功,從解決自身事情中獲得滿足感,逐漸到能幫助他人,再到克服從前難以逾越的困難。漸漸地,孩子會變得越來越積極陽光,越來越敢于迎接新的挑戰。
2、多肯定、鼓勵孩子。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應當及時去關心和鼓勵孩子,給孩子安慰、鼓勵和必要的幫助,使孩子不會感到孤獨無助。這時,父母要盡量避免消極否定的評價,如“不要再試了,再試也沒有用的”、“做不好就別做了”、“怎么這樣笨,別人早就做完了”等,這種話只會強化孩子的不自信和失敗感,家長不妨采用一些積極肯定的評價。如“雖然你沒有成功,但我要表揚你,因為你有勇氣去試試就很好。”“摔倒了還能再爬起來,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爸爸媽媽相信你能行。”這樣做會使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贊揚的,自己完全不必害怕失敗,從而慢慢學會承受和應付各種困難挫折。
3、培養孩子抗挫能力。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易產生消極反應,往往會垂頭喪氣,采取退避的方式。要改變這種現象,就必須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教育孩子勇敢面對挫折,向困難發起挑戰。例如,在確保孩子安全的基礎上,陪伴孩子進行登山、攀高、野炊等戶外活動,多參加夏令營、特訓營等集體活動。當孩子一次次戰勝困難時,他們便會增添勇氣,激起戰勝困難的愿望,害怕的心理就會消失,自信心就會增強,抗挫折能力也就培養起來了。
總之,對抗挫折和壓力的根本之道,是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激勵,學會用自身的陽光去驅散負面與黑暗,而不是單純依靠父母和外界的力量。做一顆會自動發光發熱的太陽,而不做靠反射太陽光的月亮,這才是真正高情商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