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峰,郭敬峰講師,郭敬峰聯系方式,郭敬峰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郭敬峰 2019年度中國200強講師
    壓力情緒管理專家 ★ 團隊績效提升專家
    54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郭敬峰:《生命教育與臨終關懷》課程大綱
    2019-07-05 2805
    對象
     醫護人員、養老事業工作人員及管理者。
    目的
    “不知死,焉知生”,死亡教育雖名為談死亡,實乃談生。死亡教育的3個主要目的:根本目的就是改變我們所處的社會文化與實現人的優死;引導人們改變傳統觀念中缺憾構成,使人們對死亡由無知進入到有知的境界;提供人們為臨終病人提供幫助的能力,獲得健康的死亡知識。
    內容

    《生命教育與臨終關懷》課程大綱

    【課程介紹】

           人生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對可能對人的健康有影響的各種相關行為進行干預。因此,這一干預應該從生命的開始直至終結。所以健康教育應該貫穿人的一生,自然也應當包括生和死。人終有一死,雖然這是生命的悲劇卻也是無可逃脫。直面死亡更是不易,特別是對于傳統的中國人來講,死亡更是一個為絕大多數人所忌諱的話題。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死亡教育是必要的,死亡教育應當成為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對養老事業職場人士來講更是如此?!夺t學倫理學辭典》明確定義:死亡教育是就如何認識和對待死亡而對人進行的教育,其主旨在于使人們正確地認識和對待死亡。實際上,死亡教育就是幫助人們在面對死亡(他人的和自己的) 時尋求良好的心理支持,其實質是幫助人們認清生命的本質,讓人們接受生命的自然規律。死亡教育的目的并非勸導人們死亡,而是幫助人們活得更好。

           “不知死,焉知生”,死亡教育雖名為談死亡,實乃談生。死亡教育的3個主要目的:根本目的就是改變我們所處的社會文化與實現人的優死;引導人們改變傳統觀念中缺憾構成,使人們對死亡由無知進入到有知的境界;提供人們為臨終病人提供幫助的能力,獲得健康的死亡知識。


    【培訓收益】

          死亡教育不僅讓人們懂得如何活得健康、活得有價值、活得無痛苦,而且還要死得有尊嚴。它會使人們增強維護健康的責任感和自覺性,提高健康素養和技能,自覺采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它既強化人們的權利意識,又有利于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通過死亡教育,使人們認識到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死亡教育是破除迷信和提高素養的教育,是社會精神文明發展的需要,也是人生觀教育的組成部分。

    1、促進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2、揭升人類文明水平,提高人口素質,促進社會崇尚科學文明死亡的文明風尚。

    3、可以幫助臨終病人,可緩解病人恐懼、焦慮的心理

    4、死亡教育使病人可以真實表達內心感受,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意義,健全的人格。

    5、可幫助病人安然接受死亡現實,理解生與死是人類自然生命必然組成部分。

    6、預防不合理性自殺,建立自身的責任感和義務感,珍惜生命。

    7、給予家屬以慰藉、關懷,疏導悲痛過程,減輕由于死亡引起的一系列問題。

    8、可提高臨終關懷工作人員的素質,提高對臨終者及家屬身心整體照護的能力。

    9、針對死亡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幫助臨終者尊嚴地死去,幫助喪親者渡過哀傷。


    【授課方式】

    團體活動、趣味游戲、情景模擬、壓力測試、案例分析、分組討論、角色扮演。

    課程內容追求實戰、實操、實用。體驗式培訓注重互動參與、在感悟中學習獲得積極的智慧體驗,提升幸福感和工作績效,形成獨特的培訓風格。


    【培訓對象】: 醫護人員、養老事業工作人員及管理者。

    【授課時間】:   2天


    【課程大綱】

    第一單元:生死教育

    1、正確的生死觀的教育。包括我國傳統的各種死亡觀、死亡哲學。以現代的觀點來說,要辯證地看待生和死。貝多芬詩云“ Life is dear, love is dearer. Both can be given up for freedom”。(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2、死亡概念的教育。死亡是生命活動和新陳代謝的終止。人和高等動物的可分因衰老發生的生理死亡或自然死亡和因疾病造成的病理死亡。死亡過程可分為臨床死亡和生物學死亡。3、自殺的預防教育。死亡不一定是解脫,每個人只有一次生命。要增強對生活的磨難、不幸和壓力和天災人禍的抗擊能力。要相互幫助,相互體貼,同舟共濟。有效進行心理疏導,防患于未然。4、對瀕死者及其親屬的教育。要為其創造一個恬淡、安謐和盡可能舒適的環境;心可能滿足其各種合理的要求,不讓其抱憾而去;教育其正確地面對死亡,或許還會產生生命的奇跡,甚至戰勝病魔。要幫助親屬克服對親人死亡的恐懼,盡快走出悲痛。5、“死亡體驗:寫遺書、立遺囑”。有人稱這是引導人們直面生死,消除死亡的神秘感。不過也有的人認為此舉會在無意中誘導患者尋死。死亡教育要達到前者的積極效果,消除后者的副作用。

    6、去殯儀館觸摸尸體及觀看火化過程。但對于少數心理素質不好的人來說,則顯得殘酷了一些,弄不好,就會在個別人心中留下陰影,從而引發副作用。

    7、用教具或者用植物代替進行觀察。例如,一棵禾苗的“出生”到“死亡”的過程,它可以自然死亡,也可以人為地將其“夭折”。這樣展示可形象地詮釋這樣道理:正常死亡可創造成果,非正常死亡則顆粒無收。

    8、對于醫學生還應包括生命本體論、生命神圣論、生命質量論與生命價值論;死亡倫理;臨終關懷與安樂死等內容的教育。


    第二單元:臨終關懷

          臨終關懷是衛生保健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必然需要?!吧缦幕ò憬k爛,逝如秋葉般靜美”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臨終關懷是人類現代社會最具人性化的一種發展,是對家庭和社會的一種有益貢獻。1、臨終關懷的概念。臨終關懷就是為生命即將結束的病人及其家屬提供全面的心身照護與支持,使病人平靜、安然地度過人生的最后歷程 。2、臨終關懷的目的。幫助末期病人了解死亡,進而接納死亡的事實,使自己活得更象真正的自己,提高生存質量,維護人的尊嚴;同時給予病患家屬精神支持,給予他們承受所有事實的力量,進而坦然的接受一切即將面對的問題。3、臨終關懷就決不僅僅是對絕對患者最后生命時光的醫療照護,其本質應該是廣義的對大眾的死亡教育,是人類在基本解決“生存”問題之后,進一步去解決“死亡”問題的一種最新的發展與努力。


    第三單元:臨終關懷六個階段

    1、忌諱期。此期一般情況是病人已患絕癥,但自己尚不知病情。家屬和病人之間都不談論死亡,刻意回避,即使是當事者不久將離開于人世,想找人談談時,也往往被家屬的逃避態度所阻止。2、震驚與否認期。這時是作為知悉自己即將死亡的第一個反應。我國實行的是醫療保護性制度,對臨終患者采取保護性措施,往往不把實情告訴患者。當患者剛剛了解了自己的病情后,心理上不愿接受這個事實,常常認為醫生搞錯了,要求到大醫院重復檢查,盡可能來否認這個事實。常見表現有不安、急躁、煩悶。實際上否認對于臨終患者來說是一個緩沖階段,可以緩和減輕患者心理上的壓力。這時護理人員應主動正確地引導患者,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障礙,對癥處理。3、憤怒期。常常遷怒家屬及醫護人員,發泄他們的苦悶及無奈。害怕臨終的痛苦以及死后的歸屬:害怕親人因自己的離去而悲傷:舍不得生活和事業。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對臨終患者做好心理護理,此時護理人員要多多關心患者,親切地與之交淡,傾聽他們不適自訴,根據其不同的文化背景使用合適的語言給與安慰,生活上多給予關心和照顧,并根據患者的需要隨時出現在患者身邊,使患者有一種被關心的感覺。同時介紹一些同病例,通過醫患配合,減輕痛苦延長生命的例子。使他們活在希望中。4、協議期。或討價還價階段,對生還存有希望,也肯配合醫療。5、沮喪期或抑郁期。隨著病情的日益惡化,癥狀的逐漸加重,加上親人含淚的目光和百般的體貼照顧,此時患者已經意識到自己將不可避免的離開人世。在正視自己死亡的同時,出現悲傷、生活萎縮、情緒低落、胃口減退、體重下降、消沉、絕望甚至自殺等情況,有時為避免親人們的悲傷而暗自流淚。這時患者急于交待后事,然后沉默不語,但希望親人能日夜守候在身邊。此時護理人員應注意不要在患者面前淡論病情,尋找一些社會支持系統,對患者進行特別護理。使患者有一種安全感,以達到心理上的穩定。6、接納期或接受期。患者認為應該交待的事情已安排妥當,于是等待著與親人做最終的分別。這時患者既不痛苦也不害怕,患者與家屬為了不傷害對方的感情,彼此心照不宣,患者顯得平靜、安樣,表現為認可心理,不愿與人交談。此時護理人員要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經常陪伴患者,給以精神上的鼓勵和安慰,為臨終患者提供心理上的平衡。


    第四單元:臨終病人家屬的心理護理

          實際上病人家屬有時比病人更難以接受即將死亡或死亡的事實。他們常經受著更為強烈的痛苦,甚至有人悲痛欲絕而需要進行搶救?!八チ?得到了解脫,而他卻把痛苦留給了活著的人,留給了關心他的親人和朋友。”因此,臨終病人家屬同樣需要我們的關懷,幫助家屬克服親人死亡所帶來的痛苦,重新開始正常的生活。此時家屬有心理變化也可分為4個階段: ①震驚與不相信; ②覺察; ③恢復期; ④釋懷期。此時應該做的是:1、教會家屬一些基礎護理知識和操作,大家共同參與護理,親屬親手護理病人也可得到心理滿足,這種滿足可降低他們在失去親人后的悲痛。2、及時了解家屬的情感變化情況,并對家屬提供適當服務,或者幫助他們找到必要的協助。從而盡可能防止其親人死亡所留下的各種問題與傷痛會結成一種復雜的身心病癥。應讓家屬明白病人的病情、照顧者的情況,了解社會資源等,盡量解決實際困難。3、當家屬失去親人時,協助家屬回避生死離別的場面,并讓他們把情緒發泄出來,從醫學的、社會的、家庭的角度,對死者的親屬做好撫慰工作,使他們盡快從悲哀中解脫出來。曾有研究報道:兩組死者家屬,悲痛過度的一年內死亡率為5% ,克制悲哀的一年內死亡率為0.08 %。


    第五單元:現場解疑答惑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m.transparencyisgood.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美女av在线一区| 国产视频一区在线播放| 一区一区三区产品乱码|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手机看片一区二区| 文中字幕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 2021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中文字幕av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色国产在线视频一区| 国产午夜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7av麻豆蜜桃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有限在线| 武侠古典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桃色|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一区|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L|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免费一区|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 日韩人妻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 三级韩国一区久久二区综合| 国产av福利一区二区三巨| 国产美女口爆吞精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天美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无吗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