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一張圖,這是結合我本人自己的經驗勾畫出的,從接到評標邀請信息開始,到最終評標結束的整個過程的流程。
這張圖的第一個模塊,可能有人會想,我把接到評標邀請的專家都搞清楚了,來個關系營銷,這個標不就十拿九穩了嗎?應該說,在關系營銷時代,不排除有些公司的確這么操作過,可能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現在已經是互聯網+的時代了,一切都發生了變化。政府都在積極響應和跟上這種變化,以政府采購市場為例,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8月10日發文《關于印發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工作方案的通知》,里面就提到:推動實現專家資源全國范圍內互聯共享,積極推廣專家遠程異地評標,專家采取隨機方式確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明示、暗示等任何方式指定或變相指定專家。這意味著,以后評你標的可能是異地專家,你怎么運作?
其實,專家營銷工作的思路應該從原來的“臨時抱佛腳”,回歸為日常化,上內訓課的時候,我會要求學員填寫“專家資源管理表”,這張表也分享給大家,這個工具可以幫助大家整理專家日常營銷工作的思路。這個表格第6講《專家性格對評標的影響及應對》,我們還會再做深入分析。
我們再回到這個流程圖,這一講,我們真正的重點在紅色這個框里,稱為:專家評標的核心流程,即:從專家開始評標到專家結束評標填寫意見,這部分過程:先看采購文件——然后查投標人資格——再查實質性條款響應情況——進入詳細內容評審——填寫評標意見并推薦中標候選人。
對于專家而言,一本采購文件,加上至少三本投標文件,正常的情況下,總頁數上千頁,要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全部看完,并評出合適的中標候選人,其實也是需要有點技巧的,因此,專家在評標過程中,對每個環節的執行,也都是有一些重點的。具體而言,根據我本人的經驗,我列了下面這張表,并且在這張表中,給出了作為投標人,應該采取的應對方法。
當然,最后的表格中“詳細內容評審”一項,我們還留了一個尾巴,對這個問題的分析和研究,請感興趣的朋友繼續關注第三講——專家評標的準則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