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投行的成立,不少國人寄予了厚望,希望亞投行能夠在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帶動中國標準走向世界、中國參與國際規則制定、亞太自貿區建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是,一個組織,一個新成立的多邊開發
金融機構,首先應該是實現自身定位目標。只有在亞投行促進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目標實現的基礎之上,其他目標才有可能實現。
中國倡議組建亞投行,并愿意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亞投行的成功,必須靠各成員國的共同努力。亞投行的成功運作,即使中國出資最大,也不可能“一股獨大”。中國更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他人。只有平等磋商,亞投行才會有良好的運作機制。特別是,亞投行規則的制定,更離不開各成員國的努力。
亞投行的成功,只能體現在亞洲基礎設施建設上。改善亞洲地區基礎設施,為亞洲地區的發展作出貢獻,并以此推進世界
經濟發展,才是亞投行成功的標志。中國近年來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中國高鐵已經形成品牌,而且在基礎設施投資管理上也有了較為豐富的經驗。這些,都可望在未來的亞投行業務運作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分享基礎設施建設的中國經驗,造福亞洲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區,從而為世界發展作出貢獻。這是中國作為大國的擔當。
亞投行的成立對于中國和許多資本較為充足的國家來說,的確是個機會。在此之前,資本輸出更多是分散式的。分散式的輸出,很容易出現溝通不暢問題,導致各種各樣的偏見。中國多年來堅持的“走出去”發展
戰略,但其中難免有磕磕碰碰。有了亞投行,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成員國來說,就多了一個溝通平臺。更重要的是,成員國的參與,可以更好地溝通,從而為各國間的合作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中國不謀求霸權,中國更愿意以合作的方式,實現多贏共贏目標。亞投行的成立,并不意味著中國將采取一套與現有多邊開發
金融機構迥然不同的規則。相反,既有機構的成功經驗,亞投行必須借鑒;一些教訓,亞投行也要吸取。與此同時,亞投行更需要一套高水準的又能與亞洲地區發展特征對接的規則。這套規則,不會憑空而來,需要各成員國的共同努力,貢獻智慧,而非某國意志的強制。這套規則,不會是少數國家臆想的低水平“放水”的規則,那樣只會導致亞投行的不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