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領導學和管理學的角度,領導是指領導者在一定的環境下,為確定和實現既定目標對被領導者進行統御和指引的行為過程。管理是管理者自覺地控制人和組織的行為,以人為中心的,有效地運用集合起來的各種資源,去實現組織預期目標的協調活動。 我們先來看看“領導”與“管理”二詞的定義,領導就是率領并引導大家朝著一定方向前進,而管理就是負責某項工作使它順利進行。也就是領導是要做正確的事情,管理是要正確的做事情。 領導是一種變革的力量,而管理則是一種程序化的控制工作。哈佛商學院的亞伯拉罕?扎萊茲尼克指出,管理者和領導者是兩類完全不同的人,他們在動機、個人歷史及想問題做事情的方式上存在著差異。他認為,管理者如果說不是以一種消極的態度,也是以一種非個人化的態度面對目標的;領導者則以一種個人的、積極的態度面對目標。管理者傾向于把工作視為可以達到的過程,這種過程包括人與觀念,兩者相互作用就會產生策略和決策;領導者的工作具有高度的冒險性,他們常常傾向于主動尋求冒險,當機遇和獎勵很高時尤其如此。管理者根據自己在事件和決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他人發生關系;而領導者關心的是觀點,是以一種更為直覺和移情的方式與他人發生關系。 從領導學的一般原理來看,領導與管理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領導具有全局性,管理具有局部性。也就是說.領導側重于
戰略,管理側重于戰術。領導活動注重對組織內部各個組成部分進行整體性的計劃、協調和控制,而管理則是一種技術性較強的工作,其目的在于提高某項工作的效率。 第二,領導具有超前性,管理具有當前性。領導活動致力于整個組織發展方向的規定,這主要體現在決策和目標的制定等方面,而管理則側重于當前活動的落實。 第三,領導具有超脫性,管理具有操作性。領導要從根本上、宏觀上把握活動過程,而管理卻必須注意細節問題,要通攬對人、財、物、時間、信息的安排與配置,使諸因素得到合理運用。 領導與管理也有一定的聯系:領導通過管理實現目標,管理是一種方法,是一種程序,領導是駕馭在管理之上,管理是領導實現目標、計劃、成效的體現,通過管理可以更好的實現
生產運作的程序化和效率化。領導就像大腦,通過管理實現各個組織密切協作配合,完成組織預定的目標。
馬云在創業的時候,初期的50萬元是18名員工一起湊出來的,9年過去后,這18個人中有做到總裁級的孫彤宇,也有還是經理的麻長煒,但沒有任何一個人從阿里巴巴流失。這正體現了馬云的超凡的領導能力。
領導人大而化之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孔雀型的,以個人魅力取勝;一種是老虎型的,以發號施令樹威。從這種分類來看,馬云屬于孔雀型。無論在外界如何被誤解、無論公司陷入如何的困境,追隨的人始終沒有放棄掉對他們的信心。馬云突出具備的
領導力的核心特征是:提出大家都認同的愿景,并使用有效的激勵手段。 馬云在工作中非常注重激勵員工。激勵的出發點是滿足組織成員的各種需要,即通過系統的設計適當的外部獎酬形式和工作環境,來滿足企業員工的外在性需要和內在性需要,科學的激勵工作需要獎勵和懲罰并舉,既要對員工表現出來的符合企業期望的行為進行獎勵,又要對不符合員工期望的行為進行懲罰。管理學認為,激勵就是通過一定刺激促使某種思想、愿望和行為產生的心理過程,它使個人為實現目標而產生的行為處于積極狀態,它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潛能,從而創造出更大價值。 從上面這些可以看出,領導者是決策者,管理者是執行者。任何一個企業,都必須既有領導又有管理。只有領導而無管理,則領導的意圖和目的往往比較難以實現;同樣,如果只有管理而無領導,管理的愿望和目的也難以達到。 綜上所述,領導和管理,它們兩者之間,既有交叉又有重疊。所謂的領導,一般可解釋為影響力或者對人所施加的影響的藝術過程,領導就是引導,可影響下屬在一定條件下實現目標的活動,管理是一個比領導更為廣泛的概念,他包含了領導以外的其他職能。從活動的對象來看,領導的對象只能是人,領導總是對人的領導,管理的對象即可能是人,也可能是財或物。從活動的主體上看,管理活動有高層、
中層、低層之分,領導者主要負責高層和
中層管理,而管理者還有負責一些最基層管理的責任,他們主要由專家、技術人員擔任。從活動內容上看,領導者是決策者,領導活動主要內容是組織大政方針的制定和活動目標的確立,而不在于內部人事糾紛的處理和活動秩序的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