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選秀帶給我們的思考
重慶大學 王麒凱、賈靜
選秀,顧名思義即選拔優秀人才,中國自古就有選秀,古代一般是宮廷選秀。而歷經時代變遷,當今社會的選秀性質已經發生改變,它不僅僅只為了選拔人才,還被市場化、娛樂化,其表現形式就是選秀節目。說起選秀節目,我們已經不再陌生,在當今的綜藝電視銀幕上,“選秀模式”被運用廣泛,選角、造星甚至連相親都被灌以選秀元素。例如:《超級女聲》、《中國達人秀》等明星選秀節目以及《我們約會吧》、《非誠勿擾》等相親類選秀節目近幾年一直火爆熒屏。不過近期,銀幕上又多了一類選秀節目,那就是職場選秀。
同樣的圓形大舞臺,同樣是亮燈滅燈,也同樣是一個人與競爭者和評委的博弈交戰。早年曾有電視臺推出過《勞動就業》、《絕對挑戰》、《贏在中國》等求職類節目,并引發相當程度的社會關注和反響,但最終因高端的節目平臺、單一的節目模式、狹窄的目標觀眾,導致收視率下降而默默退出“江湖”,呈曇花一現之態。可如今其又來勢洶洶,以“重出江湖”之勢登錄各大銀幕,如天津衛視率先推出《非你莫屬》打響了求職節目回歸熒屏的第一槍,隨后中國教育電視臺和江蘇衛視聯手打造的《職來職往》也獲得了極高的關注。這兩檔節目較之前的求職節目更加迎合觀眾的口味,環節設置新穎、參與門檻降低、參賽者風格各異、評委點評辛辣、主持人幽默風趣,為職場輸入了時下最流行的“選秀”血液。以上因素使得這兩檔節目獲得了不俗的收視成績。我們不禁會思考,求職節目的異軍突起是偶然還是必然,為何會重現江湖?它對求職者、企業、高校甚至招聘形式和質量什么會造成影響呢?下面我們就這些問題進行討論。
一、職場選秀再現江湖是必然還是偶然?
前面說到,前幾年一些電視職場真人秀節目,雖轟動一時、口碑良好,但也敵不過其他綜藝選秀節目的挑戰和競爭而最終被淘汰出局。那么近期《職來職往》、《非你莫屬》以及娃哈哈集團自己舉辦的職場大賽等選秀形式的火熱出現,是必然出現的社會現象還是純屬偶然呢?筆者的觀點是:其一,就業壓力推動求職者增加對職場的關注度。隨著高速經濟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市場對人才的辨識要求愈來愈高,這就使得如今基本以腦力勞動為基礎的職場競爭變得愈來愈激烈。其二,物質生活雖日益豐富但競爭也逐漸激烈,人們對精神壓力的緩解需求也越來越高。腦神經季度繃緊的當代人對職場比賽有了新的需求,那就是節目要貼近生活、輕松愉悅,于是職場比賽開始走上了“選秀”的道路。綜上看來,職場真人秀的存在即發展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并非無土生根。所以,如今職場真人秀更加生活化、娛樂化,同時也更加辛辣和真實,從而增加了話題性,這或許是它能暫露頭角的主要原因。
二、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看待職場選秀呢?
在熱議與收視齊飛的背后,質疑聲同樣不斷。觀眾對于職場真人秀的態度呈兩極化,一部分認為職場真人秀“作秀”成分太濃,掩蓋了節目本身的教育意義且出現一些敏感話題有誤導;另一部分人則認為融入“選秀”成分后,更加輕松、生活,更加具有話題,也未嘗不是好事;當然也有一些持中立態度的人,他們認為對于這類節目只是看看而已,不必過于認真。筆者認為,我們應該辯證和客觀地看待職場選秀節目,它也是一把“雙刃劍”。
首先,我們來看它的好處。職場選秀提供一個個鮮活的職場縮影。節目中有老板,有求職者,有面試,有PK,有篩選,有談判,有握手。短短一個小時的節目,卻是活生生的職場縮影,折射出了當今人才市場供需雙方的價值觀和內心需求,可以洞悉出職場百態,這可能也是諸多觀眾追看它們的原因。求職自然關乎人生目標、金錢態度、工作意義等問題,求職過程中,這個時代的價值觀得到了極其直觀的展現,包括選手與老板,都無法掩飾他們真正的內心需求與價值判斷,這也是這個節目的看點之一。此外,企業利用此類節目做到了招聘與宣傳雙豐收的效果,當然電視臺亦是收視率和廣告贊助的贏家。這是一種資源整合、互惠互利的效果。同時,此類節目也確實起到了大學生展現自我、尋找良好就業機會的平臺作用。
當然,有利就有弊。一部分人對于職場真人秀節目的質疑也不無道理。太多的職場選秀已經開始影響年輕人的價值觀、人生觀。許多還未涉職場的大學生開始心浮氣噪,想要通過這樣的途徑來快速獲得成功,最好是一夜成名,一勞永逸,以致于踏實肯干的精神和職業生涯規劃沒有了。
三、職場選秀帶給畢業生、企業甚至高校什么樣的啟示呢?
職場選秀已經存在了,雖然我們不能以“存在即是合理”這句名言來解釋,但是它的出現的確有著深刻的主客觀原因。這種以“選秀”為模式的職場競技到底給畢業生、企業和高校帶來什么樣的啟示呢?
首先,對于畢業生,正如前面所言,職場選秀的確是一個展現自我和尋找良好就業機會的平臺。但是畢業生們必須認清一個問題,職場選秀活動確實是選秀節目一種新的“興奮點”,其中包含著商業手段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所以我們建議畢業生們要冷靜、慎重看待這類活動,不能抱著想“一夜成名”的目的來看待它,應將眼光放在它的積極面上。
其次,對于企業來說,通過電視職場真人秀來招聘人才,“宣傳”肯定是目的之一,這無法掩飾。不管企業是出于何種目的,我們都希望其能考慮幾個問題:招聘和宣傳孰輕孰重?通過此種途徑招聘的人才靠譜嗎?電視招聘和現實招聘哪個更有利于企業的人事發展?只有認真思索了這些問題,才能避免走上歪路,使電視招聘正確的走下去。
最后,面對企業招聘形式的多樣化,高校對學生的培養是否也應該隨之做些改變呢?首先,競爭激烈的當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僅限于專業水平,而是一個全方面的要求。它們需要專業素質過硬、性格符合崗位甚至多才多藝的員工。所以對此,學校能否在課程設置上做一些改變。比如設置一些像職場性格鑒定、職場禮儀、職業生涯規劃等就業指導課,以增加學生的職場意識和知識。其次,對于就業指導課,學校是否考慮放棄刻板灌輸的教學方法,采用師生互動、面試模擬等方式。其三,也是值得討論和引發爭議的一點,就是職場選秀能否用在校園招聘上呢?比如學校與企業聯合舉辦職場真人秀并鼓勵學生參賽,比賽中固然會出現現實的職場話題,參賽者也必定會在各個環節暴露出問題,這好似一場真實的職場教育課,如果運作得當我想會起到良好效果。
職場真人秀節目在主旋律與民意之間小心翼翼地行走,一邊要體現主流價值觀,一邊要夠給力、夠娛樂,當然一切都還在探索中。對于觀眾,或娛樂,或批判,或長見識,一切全在自己,但千萬也別太當真成敗,重要的是學到了什么。它就像是一粒種子,也在考慮怎么去生存扎根以及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