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案例:某房地產公司自2014年開年對銷售人員有針對性地開展了銷售禮儀和客戶分析的課程,為期一天的課程在培訓師、培訓機構和客戶的三方配合下,每次課程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幾期課程的效果評價都很高,學員感覺非常受用。
一般來講課程的質量問題是培訓機構比較關注的重點,因為一來機構的生存依靠的是客戶的滿意度,二來課程的好壞是評價講師水平的最直接的方法。課程能收到這么好的結果,自然大家都松了一口氣。但是課后負責這個項目的培訓規劃師在撰寫培訓總結的時候,卻發現了好的培訓效果的背后其實還有很多能繼續改進和深入的地方。而這種改進有可能是對之前課程的一個全面的改版,這也就意味著一門成熟的,大家滿意的課程有可能就會被舍棄。因為改進和深入的方法不但是從上課的形式上而且從課程的內容分割兩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最好的結果不但是能形成銷售人員禮儀接待的規范性和持續使用行,而且能從企業文化和品牌形象上以制度規范的形式向外界有一個展現。
那么這種信息的反饋是否需要及時跟客戶溝通呢?毋庸置疑是非常必要的。客戶在收到我們的培訓效果總結和建議之后也對我們專業的判斷和建議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接下來我們的工作就是對課程的升級和改版。
由此可見,今天我們所說的信息反饋,不僅僅是常規的對課程本身的效果的一個反饋,也不僅僅是對學員的學習收獲的一個反饋,怎么能在精細化的培訓管理的基礎上把培訓的效果進行延伸,有的時候是可以和企業戰略、品牌形象緊密結合互相促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