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盛景網聯依靠為企業提供傳統的培訓課程和咨詢業務起家,這本是一塊相對傳統、且缺乏想象力的業務,所以贏利主要來自培訓更多的學員賺培訓費養家。
2014年,盛景網聯開始實行互聯網轉型,董事長彭志強認為如果把培訓作為入口,我不再需要靠培訓賺錢了。事后我們可以看出的確如此,因為盛景網聯的有些課程開始免費對外開放,那培訓不賺錢,靠什么賺錢呢?
大家不要忘了,過去的咨詢和培訓業務為盛景網聯積累了大量的企業家資源,這些企業家既能夠為基金出資,也能夠提供充分的人脈。
對這些企業家而言,他們也有將積蓄再投資的需求。于是盛景網聯開始嘗試做社群做連接,于是想到用投資來連接企業,于是成立了母基金。
但是從培訓到母基金,這步子也太大了吧,這樣的轉型靠得住嗎?
從培訓到母基金的內在邏輯
為什么會做母基金?彭志強認為很多傳統產業企業家都在50歲以上,下一代子女又不愿意接班,而所從事的產業又比較傳統,讓他做互聯網+是“害”人家,可能花費多少錢都打水漂,還不如投母基金做LP,去分享新一代的創業創新者的成長收益。
這個邏輯得到了很多的企業家的認同,基金做到規模化的原因也在于此。對于傳統企業而言,互聯網轉型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如果自已懂互聯網+,那就縱身一躍到互聯網+的浪潮中。
如果自已不懂,那就把錢投到那些具有互聯網基因的創新創業公司,分享互聯網+帶來的紅利。
盛景網聯有上萬家學員企業,有了這些企業做LP以后,做母基金就有獨特優勢。彭志強的設想是,把培訓和咨詢打造成入口,然后通過投資放大入口的效應和價值。
目前正式接受過盛景網聯培訓的企業已經達到了10,000家,還有超過30,000家企業體驗過課程,新三板掛牌企業中,就有300家是盛景網聯的學員——這個入口非常可觀。
而通過母基金投資則進一步黏住了這些企業,因此彭志強為盛景網聯提出的一個愿景就是“創新的頂層出資人”。
“如果我們自己做VC,那不過是第101家比較牛的VC,這不容易做到,但因為有上萬家企業家學員做LP,做母基金有獨特優勢。”彭志強說。
盛景網聯的母基金——盛景嘉成,大約在去年投出去了20-30億元人民幣,今年的投資目標是至少60億元。明年的目標是100億。母基金的價值,在于以較低的成本,可規模化可復制的連接了更多的企業。
粉絲股東化,母基金只是產業的開始
彭志強還提出另一個概念:“粉絲股東化”,針對優秀的粉絲學員企業,盛景網聯將做兩輪定向增發,第一輪是50億的估值,已經完成,第二輪是100億估值定向增發正在進行中,隨后才是面向公眾市場的開放式發行。
此舉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尋找事業合伙人和將粉絲股東化。小米把粉絲做到手機的開機屏幕上,那如何把粉絲和盛景緊密連接起來呢?可以變成股東,放在股東的花名冊上,一百個名字放進去,所以有了這樣一個設想。
培訓是盛景母基金的入口,母基金是否就是產業鏈的終結?
彭志強認為,這僅僅是發展的開始,盛景網聯希望做到的平臺:為創業企業提供各類增值服務,例如新三板的定增、并購、做市,甚至包括掛牌之前的指導和培訓,幫助對接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
之所以可以這樣,是因為盛景通過培訓,可以連接到頂尖的創業創新公司,同時培訓還可以把學員的資金整合成母基金,不僅可以給這些創業創新公司投資,同時還可以提供咨詢和其他金融服務,也就是所謂的得用戶者得天下。
未來盛景網聯希望把這個平臺延展到國外,主要還是為了國內業務服務。由于現在盛景網聯這個平臺上的很多企業都來自傳統制造業,未來很大一部分會逐步完成互聯網化改造。
但考慮到技術創新能力的差距,可能這些企業需要引進一些來自國外的技術。
盛景網聯希望通過投資一些國外優秀創業企業,并設立國際孵化器,引導這些創業公司到中國來發展,讓國外的先進技術與中國市場相結合,被中國企業投資甚至并購。
目前他們已經投資了以色列和美國的一些VC和PE,主要希望投向工業4.0、智能制造、物聯網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