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對傳統金融產生重大沖擊,行業格局也可能因此重塑。
券商傳統業務受到沖擊
因證券公司不同業務的門檻和監管不同,在互聯網金融下,其影響的程度和時間也不同。同質化,低利潤率,低技術含量的零售業務是率先受到沖擊的,而技術、資本和風控要求高的業務在后期才會受到影響。互聯網金融降倒逼券商盈利模式轉型,新業務和綜合業務將是重要方向。
零售業務首當其沖,資本中介業務優勢降低。互聯網證券下勢必對經紀業務帶來沖擊,若經紀牌照放開,純通道業務競爭將更激烈,傭金率將大幅下降。倒逼經紀業務從純通道向提供投資咨詢增值服務轉型。在互聯網金融下,未來資本中介的格局也將發生變化,面臨來自互聯網平臺下的低資金成本沖擊,原有高利差盈利模式將難以為繼,中介業務優勢不再。2014年經紀和兩融業務貢獻比57%,在互聯網金融下,兩融業務的貢獻將有所收窄。
證券互聯網化路徑:從導流到超級賬戶管理
互聯網證券1.0:入口導流—流量變現。互聯網為券商帶來的首要看點是導流,互聯網平臺擁有大容量、低成本客戶和渠道資源,將大大提升證券行業銷售能力。同時,互聯網渠道成本遠低于物理網點,券商物理網點的不足反而成為其受益于網絡渠道的有利優勢。目前各券商都積極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其首要目的是客戶導流。(國金、中山與騰訊合作、廣發與新浪等合作)。導流之后變是變現,通過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和產品將導流的客戶變為有效客戶實現流量變現。
互聯網證券2.0:價值挖掘—賬戶管理。互聯網證券第一步是流量導入和變現,但這僅僅是開始,互聯網證券的關鍵在于客戶價值挖掘,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客戶導入、客戶沉淀,進而實現價值挖掘。實現利用互聯網平臺完成客戶消費、理財、交易、投資和融資的賬戶管理功能,通過整合場內和場外兩層級的產品交易能力,以證券賬戶為核心,打造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的金融解決方案。
互聯網證券3.0:超級賬戶管理。隨著互聯網金融深化,賬戶功能將進一步升級,未來證券賬戶不是局限于體系內的金融投資理財、交易功能,而是具有打通體系內和體系外的全功能,是集綜合業務、產品、服務于一體的超級大平臺,具有證券賬戶、資管賬戶、期貨賬戶、信用賬戶、場外市場賬戶、港股簿記賬戶、非金融服務賬戶的全功能賬戶。未來可實現客戶名下資產全景展示、多賬戶交易、全產品在線購買、轉賬支付、生活服務等綜合服務需求。國泰君安推出的“君弘一戶通賬戶”是未來超級賬戶的雛形,可以統一管理客戶在國泰君安旗下的證券賬戶、資管賬戶、期貨賬戶、信用賬戶、場外市場賬戶等各類實體賬戶,是行業發展的方向。
未來商業模式:走向商業互聯網化
互聯網趨勢下,證券公司商業模式將迎來業務創新、模式創新、價值創新。互聯網金融以產品為媒介提供資金和支持匹配的平臺,完成資金融通,賬戶衍生出各類貨幣,實現支付、交易、消費等多功能,體現移動金融,將加速券商服務理念及業務模式創新,促使其由“行商”向“網商”轉變。倒逼傳統券商從“以我為主”,“以業務供給為導向”的商業模式向“用戶體驗”為主,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商業模式。
自助化、碎片化。隨著互聯網技術持續發展,金融服務對物理場所和時間的依賴度將越來越低,逐漸向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遷移,用戶更傾向于通過終端設備,隨時隨地地、自助式地獲取資訊,完成交易和服務。證券業“互聯網屬性”將持續加強,同時證券業務營銷手段和服務途徑也更網絡化,金融服務走向自助化和碎片化。
產品化、標準化。隨著社會財富的不斷增長,對投融資的需求也將不斷被激活和釋放,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快速膨脹,提供給社會資金的選擇方式也將走向產品化和標準化。互聯網金融平臺將是標準化金融產品的重要載體,行業將涌現一批平臺式的“金融超市”。
商務化、賬戶化。未來證券互聯網將在“客戶導流”和“證券交易電子化”的基礎上進行延伸和擴展,升級為“證券商業網絡化”,最終實現通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建立的完整線上業務流程和商業模式,實現客戶開發和維護、營銷、交易、清算結算等所有商業活動的完全在線化,從“技術革命”演進到真正的“模式革命”。同時,未來互聯網金融將圍繞證券公司五大基礎功能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打造綜合賬戶、支付通路、移動客戶端等在內的完整“賬戶生態系統”,實現業務創新和產品創新,并通過賬戶和客戶端應用實現價值。
全新生態格局:誰主沉浮?
在券商“觸網”和互聯網“金融化”的趨勢下,證券業不僅迎來原有競爭格局的變化,還面臨外來進入者的格局重塑。BAT企業、垂直領域服務商已在陸續進軍證券業,互聯網金融的滲透最直接的是長尾客戶互聯網化,加速線上線下新老客戶、零售客戶、高凈值客戶、機構客戶分層,同時也將引發行業商業模式的新變革。互聯網下證券業將重新洗牌,未來有望形成大型券商的綜合服務型、中小券商的特色服務型、大型平臺服務商、垂直領域服務商平臺型多業態模式。
大型券商綜合服務型。大型券商綜合平臺強,存量客戶資源多,在互聯網金融趨勢下,易受到傭金戰流失客戶的威脅。他們更多采取構建互聯網業務平臺,建立綜合賬戶體系,提供全產業鏈,多元化金融服務的方式應對挑戰。大型券商將定位于全功能、多服務的發展模式。國泰君安、廣發、海通都建立互聯網金融部、發展互聯網業務平臺迎接互聯網。
中小型券商特色服務型。中小型券商資本規模、網點數量偏少。在市場化競爭加劇和互聯網金融滲透下,中小券商面臨解決客戶積累和盈利模式轉型問題,他們會采取積極擁抱互聯網,與互聯網巨頭或掌握巨量客戶數據的平臺公司結成戰略同盟,聚焦核心業務發展。通過在線理財、線下咨詢、聯合品牌推廣等合作形式,以低成本的價格優勢快速導入網站或平臺客戶流量,通過低價策略與互聯網渠道相結合,迅速聚集客戶資產,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打造特色化服務模式。如:國金證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推出“傭金寶”,中山與騰訊合作自選股平臺,齊魯與阿里合作在互聯網上建立網上商城,華創引入第三方支付公司證通電子公司,建立華創證券網上商城。方正與阿里合作建立網上商城—天貓“泉友會旗艦店”,長城與騰訊合作建網上商城—“長城證券拍拍商城”,東吳與同花順進行戰略合作。
垂直服務商平臺服務型。垂直領域金融服務商通過為證券公司提供相應的金融軟件設計、制作等服務,這類公司希望進入證券領域拓寬業務邊界,挖掘客戶價值。將通過提供廉價甚至免費的交易通道,獲取客戶資產、數據和流量,將證券業務打造為其業務生態圈的一環。商圈平臺內豐富的場景應用可從多個渠道為證券業務導入客戶流量,并對客戶形成巨大粘性。2014年7月大智慧收購湘財證券、2015年4月東方財富收購同信證券,垂直型企業東方財富、大智慧、同花順等金融服務商也是互聯網金融的受益者。
大型BAT企業商圈服務型。BAT借助龐大的客戶基礎和豐富的互聯網運營經驗在積極試水證券業務,跨界而來的互聯網企業具有客戶資源,大數據資源、云服務等優勢,可將客戶的經濟活動和金融活動緊密連接起來,全面獲取客戶的消費、投資等活動的海量大數據,配合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可對客戶信用度、風險偏好,投資資產進行精確識別。未來阿里、騰訊、百度將是互聯網證券的較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