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內容參見:https://liuhuapeng.jiangshi.org
民營企業的組織發育和建設,必須放在這個管理主線、核心問題和大局觀的語境下來討論和思考。我根據自己多年來對民營企業生存狀態的觀察和體會,來跟大家分享關于民營企業組織管理的十九條認識。
這十九條認識,來之不易,貢獻給大家,也算是我對大家的建議。希望對大家如何做好企業、如何做好管理,有所幫助。
第一條:先沖業務,后做組織
業務上先走起來對民營企業最重要。脫離開經營思考和生意上的運轉,去泛泛地抓組織管理,那就壞事了。組織和管理實際上是被業務拉動,所以先沖業務后做組織,這個先后順序別搞錯了,業務上先走起來最重要。
有一個深圳的企業家,品牌非常知名,業務做得非常好。在一次與和君的交流中談到,一個現實中的民營企業家,事先想得了那么完整么?想得了那么完整,做得了那么完美嗎?真想做事業嗎?先走起來吧!他說民營企業在面對市場競爭、面對真實處境的時候,不太相信民營企業家真是按照組織學所講的原理那樣去完成他的組織建設的。說到底是先干,干了有問題再去面對,處理完了再往前干上一程,遇上更大的問題,再繼續去面對和解決。我聽了之后覺得這老板很有料,真實的企業哪個不是這樣的?就是干,野蠻生長。出發是最重要的。
第二條:規模是重要的
對民營企業而言,規模是重要的,噸位決定地位,體量決定分量。如果你的公司沒點噸位,你很難有地位的,沒有地位求銀行貸點款都很難,利率很高,找親戚朋友幫個忙都很難。
你會發現,真正做企業,小而美往往是一己幻想,現實中很難存續。真實中做企業,野蠻生長也好,亂中取勝也好,跑馬圈地也好,逐鹿中原也好,只要能上規模、上體量、占地盤,要亂就讓它先亂一陣子吧。規模是最重要的,發達了的多數人都具有這一特點。
第三條:奔跑中調整姿態
一定是帶著問題奔跑,奔跑中調整姿態,奔跑中增強體質,同時在奔跑中創建地盤,贏得未來,在奔跑中創造你的充實人生。在中國做民營企業,有增長就有未來,沒增長意味著危機就在眼前。可以亂點,可以利潤率低點,但是保持企業的增長是硬道理。但凡有增長空間你就在往前奮斗。
第四條:頭人一定要適時完成角色轉變
增長到一定階段之后,管理問題就突出了。這個時候,頭人一定要適時完成角色轉變。怎么轉?從抓業務轉到抓管理,從做生意轉到做機制,從琢磨產品轉到琢磨人,從經營客戶轉到經營員工。企業往前走能不能hold住,關鍵在頭人的角色轉變上。多數中小企業的繼續發展,就卡在這個問題上,頭人完不成角色轉變,沒有這個意識。這就是通常講的所謂的管理跟不上。
我知道有的民營企業家,生意做很大了,甚至已經上到百億規模了,自己角色上都還沒有轉過來,還沒有扮演管理者角色。他就發現這仗往前打很難打下去,因為隊伍跟不上,甚至是沒有隊伍。這時就去挖人,出高價去找人才,人才來了之后發現根本搞不定,沒有效率,弄弄就走了。說到底是沒有完成角色轉變。
第五條:抓管理一定要因陋就簡,切忌求大求全求完整
在民營企業成長的相當長時間內,回歸常識就能實現有效管理。回歸常識,用人之常情、事之常理來做管理,就能把生意做得很好。有知識沒常識,往往讓管理復雜化。
當然企業發展到500強規模時,這些話都是不成立的,常識是管不了這些公司的。但是多數民營企業營業規模幾個億、十幾個億,管理就應該因陋就簡。系統思考、總體布局最終會使企業管理變得非常復雜,員工大量的工作時間是在滿足你的管理要求,而不是用在真正為客戶創造價值、為業務創造價值上。這就非常可怕。員工沒有成就感,工資發在根本不產生價值的工作時間里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