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學習力訓練營(宿遷營)閉營7天了,孩子回家一定遇到家庭溝通的問題了,良好的溝通有利于鞏固良好的訓練成果,而溝通存在瑕疵時,很多效果會大打折扣,所以,特別推出本文,作為家長的必讀課程,希望訓練營的家長們能看到而有所幫助。(有問題隨時和我聯系QQ529154870,或者發郵件,或者微信微信聯系,或者電話聯系,謝謝!)
1.讓孩子傾訴——坐下來聽,
有時勝過千言萬語。作為孩子,總希望父母能與他共享快樂或分擔憤怒、恐懼、壓抑、悲傷。而我們往往只愛聽“好消息”不愛聽“壞消息”。長此以往,孩子失望了,覺得什么事情對父母說了也白說,還不如江淮心情埋在心里。久而久之,消極情緒找不到發泄和化解的渠道,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突然爆發,變成一種對抗情緒,一直給自己和家庭帶來損害。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只有覺得對方能真正理解他的想法時候,才能聽得進對方的話。我們在聽了孩子的想法后,立即用自己的語言重復其中的要點,并同他交流,孩子會覺得我們一直在傾聽,對它是尊重和理解的。有時候,并不需要我們說什么,只要靜靜聽他講完,孩子也就滿足了。父母作為傾聽者給孩子的關注、尊重和時間,是對孩子最有效的幫助。
沉默有時勝過千言萬語 ,這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溝通的一個奧秘。
2.和孩子平視——蹲下來看。“你不蹲下來,怎知道螞蟻不會唱歌?”
3.與孩子商量——相互尊重。
魅力在于,使自己學會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商量”,使親子之間增進感情,避免沖突和對抗;使孩子學會從別人的角度來觀察實情、思考問題,學會民主和平等、尊重和友誼。
潛能的開發,要靠個人的努力,更要靠父母的尊重、賞識和肯定。父母應該相信,孩子的世界回避自己的世界更輝煌,因為他們屬于未來。有了這樣的認識,才能平等地面對他們,真正尊重他們,由衷贊美他們,他們才有可能健康成長來回報我們。
4.讓孩子決定——學會選擇。
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選擇能力的話,那么就有可能抓住機會,走向一個又一個成功;如果事情都靠父母選擇,離開父母就束手無策,呢麼就會就擦肩而過。
選擇的能力是從小培養的。父母要對孩子一生負責,就要把選擇的權力交給孩子。因為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父母習慣把“選擇權”抓在自己手中,千方百計為孩子設計未來,逼著孩子做他們沒有興趣的事情,結果是:一種是變得膽小怕事,只會順從父母的意見辦事,缺乏主見;二是引起反感總是跟父母較勁。教育孩子為自己的訓責負責人。路是自己選擇的,你要走到底。
5.給孩子寫信——巧妙表達。
6.替孩子著想——留點面子。
“什么必須按照我的要求做,只要不對就打。”對于孩子來說,最害怕的不是拳頭、棍棒,而是市區面子、失去尊嚴。不要冤枉,真尤其是也要給孩子留點面子,孩子會感激你一輩子。
7.放孩子出去——認識社會。
見識,是在實踐中增長的。帶孩子出去玩,見世面,擴大視野,是家里人和玩具、畫冊、游戲機都替代不了的。減少偏見。孩子認識人類,是通過一個一個具體的人來認識的,讓孩子多交朋友,實際上在幫助他多打開一個窗口,這樣的窗口打開多,孩子的視野越開闊,心胸越寬廣,膽量越大。相反,把孩子封閉起來,不讓他與人交往,那孩子就變得孤獨、冷漠、不合群、不自信,或者夜郎自大、固步自封,與別人格格不入,慢慢地,對人越來越疏遠、陌生,心靈世界越來越小,最后只剩下自己,其結果是可怕的。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天下朋友。放下架子,大人做錯了事,不妨大膽地向孩子道歉。放下架子,向孩子學習:能使自己變得年輕,激活自己學習新知識的興趣;能使孩子變得自信;能增進親子感情。
8.向孩子道歉——說聲對不起(說對不起是有智慧的……不太明白的,可以直接問我)。
9.向孩子學習——能者為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孩子很多方面也是我們的老師,虛心向孩子請教,虛心不容易,尤其是向孩子虛心更不容易哦,但是,一旦做到了,世界大不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