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培訓6年有余,從一名培訓專員到一名企業內訓師,我既感嘆命運之緣分,又深諳培訓之不易。
2008年,因為個人的不懈堅持,加入三星的一個手機研究院,擔任培訓專員。從一張白紙,到搭建公司的培訓體系,我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也就是在那時,我才從培訓規劃、培訓需求調查、培訓課程管理 、培訓費用管理、培訓學員管理各種工作中,漸漸了解了企業的培訓,而那時,企業對于培訓的重視不夠,甚至有許多公司,人力資源版塊,只有培訓不設專人專崗,只是由其他版塊的人員兼任而已,而現在一些人數不足百人的民營企業,都會有專職的培訓人員,甚至將培訓直接從人力資源部門分離出來進行管理,時光變遷,企業意識覺醒,可見一般。
三年后,我被調至總部培訓部門,在那里,我們的工作就是實施開展培訓。三星有很強大的課程開發能力,對接韓國人力開發院,形成輻射全國的內部課程體系。也就是從那時起,我開始了我的講師之路。從培訓管理到培訓講師,時間上看似只有三年,可實際上卻是機緣使然,當我回想這段路時,我在思考,若沒有那個機會,我走上講師之路,會需要多久?或許這不是時間可以解決的問題。
我認識一些當年在培訓機構做銷售的朋友,現在已經成長為講師,講課的內容就是銷售,而我身邊也有一些朋友,在培訓機構中,起初被當做免費送的課程送給客戶,然后客戶反饋不錯,從而慢慢開始進行一些低價位的課程講授。現在培訓市場的許多講師,大多數是從研究某領域,或是基層實操若干年后走上講師道路的,但極少有一些從企業內訓師走上講師道路。然而,企業內訓師團隊這個講師的搖籃,為何從企業內到企業外,邁這一步如此困難?
當我從事企業內訓師培養與管理的時候,常常會感到惋惜,因為很多兼職講師,以其學識,經驗,完全可以從技術專家變成咨詢專家,從白領變為金領,他們離職業講師,只有一步之遙。他是真的不想成為職業講師嗎?我更愿意相信他們不明白自己的價值,不明白講師的價值!
企業兼職講師,部分是管理層強行安排,類似任務攤派,還有一部分當初自愿加入的熱情逐步被繁忙的本職工作所消磨,常常一次課程開發,永不更新,越講越淺。企業的內訓,評價反饋機制功能缺失,培訓對象的預期與要求也不高,所以,既然講師能堅持熱情,也會被看似還不錯的評價被蒙蔽,當有機會面向市場時,瞬間被打回原形,被打擊回來。
以上都是個人原因,當然也與機制或是平臺有關系。企業內訓師所講課程真的沒有價值嗎?錯!有的課程價值連城。現在培訓市場為擴大培訓對象,往往不會過于細分培訓對象,專注細分領域,從而擴大受眾而,增加課程需求,但針對性,課上激動課下不動,已經成為很多培訓課程的通用評價。企業采購培訓課程,關鍵是產生提升、促動,長此以往,企業也會對培訓課程不信任。許多與我一樣擔任企業培訓管理人員時,就會發現,真正能觸及業務核心,講到點上的課程,太少了,從而轉向企業內部課程開發。當我們花了很多精力去開發企業內部課程時,往往忽視了這門課程的實際價值,一個成熟的企業內訓課程,很有可能成為行業急需的真正能幫助到企業運營發展的課程。春江水暖鴨先知,從事日化銷售20年的金牌講師或許也不如從事鋼貿行業3年的銷售主管,我們認同許多知識是共通的,但也不能否認行業等巨大差異性。若有一個平臺,聯通企業內部培訓師,形成聚合力,進軍行業培訓市場,主打精準策略,我相信企業內訓師將如同開闡的洪水一般,奔涌而出,成為培訓行業一支奇兵,成為解決企業培訓需求難以匹配的一劑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