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產能受很多綜合因素的影響,客觀來講如生產計劃的可操作性不強、相關部門計劃評審不到位及配合程度不高、生產物料不能及時供應、員工的熟練程度不高等均可很大程度的影響產能。然而作為流水線的現場管理者,通過做好本職工作來提升產能還是大有可為。筆者在廣州某小家電制造企業做管理咨詢時,通過現場分析、設計了八個細節化的動作,然后進行“代理拉長”的實踐,短時間內將小時產量提升23%。這八個動作對生產線的管理具有普遍意義,對生產現場的管理人員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企業的管理錯綜復雜,抓住重點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設計細節化的動作,才能讓問題得到根本改善。
動作一、早會、班后會設計
【關注公眾微信號“班組建設及現場管理培訓師吳齊超”】
生產效率的高低,與生產線勞動紀律及員工士氣有很大關系。筆者注意到,但凡管理較差的企業,其班組會議基本流于形式,員工士氣低落。表現為早會時排隊拖拉、散漫,整個隊形很亂,拉長講話基本無人在聽;生產開拉后很多人沒有進入工作狀態,生產現場員工擅自離崗、走動現象嚴重,特別是轉拉或生產不緊張時,現場人員更是流動量極大,員工士氣不高。
對此,筆者在指導現場改善時,通常采用主持一到兩天的早會及班后會。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提高生產現場的紀律及員工士氣:
1、士氣鼓舞
通過短時的訓話,說明了實踐的目的。通過早間問候的回答開始訓練員工的團隊意識,在向其問好后要求整條拉的人能整齊、響亮的回答“早”,來激發員工的熱情,培養良好合作精神。
2、宣布三條紀律:
A所有人員在未得到拉長許可的情況下一律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如必須離開須佩戴離崗證,且只能在規定的范圍內走動并迅速歸位;
B生產操作必須按工藝要求進行,如有問題需及時向拉長反映,不得擅自更改;
C每班次下班后必須清理工作臺位,完成后迅速到指定位置集合;
3、集中休息
為了保證員工的生理需要,采用每兩小時集中休息十分鐘的管理方法。
通過早會的要求及現場的管理,生產現場的紀律得以改善,人員流動減少。但現場的紀律難以通過1、2次的會議活動來達到,還必須配合必要的管理手段。如在下班后的班后會上,員工集合的情況仍無較大改善,此時,可采取立即的、負面的效果――整理隊列、十人一排、固定位置;簡單的隊列訓練;反復五次報數直到正確等。通常在一天后,班前、班后會的紀律與速度則有較明顯的改觀,為生產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基礎。
通常接線早會內容為人員出勤問題檢查、當天的任務傳達、員工士氣鼓舞等;班后會的主要內容為當班的質量、工藝問題說明并強調下一時段的注意事項,在適當的時候通過會議進行宣導、培訓員工的相關意識及作業要領,實現現場培訓。
動作二、管理崗位分工
【關注公眾微信號“班組建設及現場管理培訓師吳齊超”】
在生產過程中特別轉拉時,生產現場只有部分在忙碌,而其它人特別是管理團隊的相關人員未能實現明確的責任分工,導致所有的事似乎所有的人在管,卻實際很多事無人管的現象,從而異常頻發制約產能的提升。
對此,筆者對流水線的管理團隊(拉長、副拉長、領料員、配料員)進行職能分工:
1拉長:全面負責生產線及人員的管理工作、生產效率及生產質量跟進、對生產異常的及時處理及跟進;
2副拉長:負責輔拉生產線及人員的管理工作、物料確認的檢查、拉長代理等;
3領料員:負責車間領、退、補料的開單、物料跟蹤、保證物料在開拉前3小時到現場;
4配料員:負責生產各工序的物料補充,同時充當生產線機動人力。
通過以上職能分工,有效利用管理資源,發揮各管理崗位的主觀能動性。在上面的職能分工前提下,通過各過程中的明確要求,確保了生產線的正常。
動作三、物料確認――在領料單上打勾
【關注公眾微信號“班組建設及現場管理培訓師吳齊超”】
在之前,生產物料由物料員按計劃領料到生產現場后,拉長的物料確認動作通常為問物料員“物料齊了沒有”,而此時的回答多為“齊了”,但產品一旦上線,物料問題屢屢出現,有的物料沒來,有的物料錯誤,或有的發了但不夠數等,導致生產線不得不終止或等待。
為了改善這種現象,筆者專門設計了一個細節性的動作,要求拉長在產品預計上線前3小時要求領料員拿著領料單,到物料存放區對每種物料進行核對,如物料在現場且正確則在領料單上打勾,如正確但不齊備應在領料單上注明,完成后將領料單交副拉長確認,如有異常及時向拉長反映,爭取解決問題的時間,避免產品上線后出現物料問題而導致停拉,為產能的提升提供物資保證。【未完待續】
【關注公眾微信號“班組建設及現場管理培訓師吳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