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管理規劃的過程是一種導向系統行動的一種理智過程,遵循著一連串邏輯的步驟。對一個簡單的規劃問題而言,這些步驟可以由一個管理者來執行,但是當復雜的問題出現時,便需要組織內成員的廣泛參與方可解決。雖然規劃專家對這些步驟的強調重點不一,但下列八項步驟可適用于各種規劃問題:
(1)開始的過程;(2)建立目標;(3)決定規劃的前提;(4)確認可選擇的方案;(5)評估各個可能方案;(6)選擇最適當的方案;⑺建立支援規劃;⑻執行規劃。
關注公眾微信號“班組建設及現場管理培訓師吳齊超”
1.開始的過程
一項規劃絕非憑空而來,它需要有人提出來。一般而言,其來源有二:第一, 管理者之外的人提出的原始構想。第二, 管理者通過對組織的威脅與機會的診斷,而提出來的。
2.建立目標
此項步驟是為建立目標,目標界定了執行中的重點和必須達成的目的,并提供了行動的方向。
3.決定規劃的前提
此個步驟是決定規劃的前提。首先必須針對組織的外在與內在環境,針對可預期的未來中的情勢,設立假設。對于企業管理者而言,外部的規劃前提包括了市場的成長率、一般的經濟條件、科技的改變、社會、政治環境及生態因素等相關要素。對大學校長而言,外在環境的前提則包括了學生人數的成長率,以及可能獲得立法部門財政支援等因素。
內部規劃的前提則包括了公司政策,以及其他可能的限制。例如,一個有關學校教育的規劃,可能受到預算變動之影響,而對規劃的擬定有所限制。人的智慧、能力有限——管理者未必能設想到一切可能影響規劃的因素,因此,他們必須集中心力于數項重要的規劃前提——即最可能影響規劃成敗的若干假設。
在組織內的所有管理者都遵循某些基本前提,但這并不意味著每位管理者都必須使用相同的規劃前提。很顯然地,在不同的規劃情境中,各前提具有不同的重要性。一成不變、墨守成規是必須避免的。
4.確認可選擇的方案
第四個步驟是確認可選擇方案,以尋求目標的完成。它通常是合理地在二者間擇其一,而非立即決定。這個步驟也有其益,因為它可使我們見到二者中較次要者。這有助于避免無謂地浪費時間。
5.評估各個可能方案
這一個步驟是針對目標與前提,評估各方案的優缺點。管理科學的工具是相當有用的,并有助于規劃者選擇最適當的方案。
6.選擇最適當的方案
此為決策的關鍵——選擇特定的行動方案。決定的“質量”有賴于人們在執行相關步驟時是否切實。
7.建立支援規劃
當決定采用某規劃時,通常需要提出配合的支援或導引計劃。此時,在規劃過程中,整體和支援的規劃可能會被轉換為預算。而且,它們會被簡化為金錢數字,以建立執行架構。
8.執行規劃
規劃若未經執行,則毫無價值可言。規劃的執行通常涉及三大功能:組織、影響和控制。組織功能建立了人員的結構。在此架構中,決定了特定的工作分工和責任。而影響功能則與激勵、協助管理者和員工完成規劃有關。控制功能則在于建立一套以決定規劃是否照預期進展的機制。如果沒有,就會采取改善行動,包括規劃過程的再循環來改變規劃。控制也為后面的規劃提供信息。
關注公眾微信號“班組建設及現場管理培訓師吳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