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預測術中有所謂“三式”,即奇門、太乙、六壬。奇門也就是奇門遁甲,是三式中最重要和影響最大的一種。奇門遁甲之所以值得研究,是因為它作為一筆祖國的文化遺產,在認識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思想上是不平凡的。它將時間、空間、數理互相融通,總體性地、多維地展示出萬物的存在形式,即任一事物的性狀及其與之相關的事物的聯系性。這對地哲學及科學的發展,在思維方面是有積極的啟發意義和范式價值的。這是我們祖先把握客觀世界的一種迥異于西文化的認知學科。
然而,在奇門遁甲流傳、發展的過程中,卻被加進了許多主觀唯心甚至荒謬可笑的東西。概括起來大體有三個方面,這就是:一,神化奇門遁甲的產生;二,唯心構擬的“動應”;三,符咒等法術迷信。要使奇門遁甲的研究工作健康發展,以概括出更高層次的認知哲理,使其應用于國計民生,應當將這些謬誤從奇門中刪除。
與神化奇門遁甲的產生這種作法一脈相承,到了后代對奇門遁甲仍有夸大其辭的渲染,如“學會奇門遁,來人不用問”等俗諺,就屬這類東西,實則奇門遁甲不可能有如此大的神效。
除上述三個方面的內容應予廓清而外,奇門中即使是純粹以時間數理進行客觀推衍的內容,也應通過實踐和深入研究,以檢驗其科學成分究竟有多少。有科技高度發展,人文科學在全世界空前開拓的今天,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備提示奇門奧秘的主客觀條件,需要的只是放開視野和超越前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