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內容:
(一)經營模式與稅負及風險的關系
1.如何判斷企業在同行業中的稅負高低
2.商業模式決定稅負高低與稅務風險
(二)公司架構最優設計是模式成功的起點
3. 建設優良公司架構探究
(1)注冊地點、執照取得時間的優化
(2)企業行業定性與納稅緊密相關
(3)控制注冊資金可人為選擇稅務主管局
(4)子、分公司、合伙與獨資各有千秋不同
(5)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
(6)抽逃資金行為的規避與規劃
4.企業“風險防火墻”設置中的稅收因素考量
(三)經營模式納稅優化設計
5.公司嫁接“低納高抵”模式避稅規劃
6.有無發票兩種購貨模式的價差比例
7.支付客戶現金回扣、公款送禮無發票的納稅規劃
8.促銷經營模式納稅問題
9.內部機構資產調撥與異地移送貨物的納稅問題
10.慈善與捐贈稅前扣除的法定程序
(四)對外合作模式納稅設計
111.房產出租模式的節稅之道
12.業務“分割術”節稅法在經營模式中的運用
13.改變產品加工模式節稅規劃
14.代購、代銷、代理、代建模式差額納稅之前提
15.BT模式施工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納稅判斷
16.對賭協議的納稅問題
(五)資產整合與股權轉讓
17.法人股權轉讓與資產轉讓稅負比較與規劃
18.個人股權轉讓稅收政策與規劃
19.兼并重組模式節稅指南
(六)境外避稅與偷稅免責問題研究
20.利用境外“避稅地”避稅探析
21.逃稅行為免除刑責的安全護欄設置
22.執行政府“會議紀要”的風險
課程案例簡介
1.如何看待福布斯世界稅負痛苦指數排行榜
2.大通公司“假自營真代理”模式風險分析
3.建筑設備租賃稅率高低與是否派“操作手”有關
4.韓國出租船舶“特許權使用費”與“租金”定性爭議案
5.隱名股東爭議案
6.大同公司抽逃資金定性案例
7.合伙企業多層“風險防火墻”設置巨額納稅案
8.加油機本體“一分為二”分拆享受免稅案
9.雞蛋深加工變初加工享受優惠政策案
10.設備與技術轉讓混合銷售分割為兼營避稅案
11.乙方算計甲方因不懂“供材”流程反虧150萬案
12.進料加工變來料加工避稅案
13.發電項目BT模式變投資經營節稅案
14.前提錯誤代建變自建補稅案例
15.圖們公司進口鐵粉轉借“進口許可證”補稅案
16.地產與建安企業嫁接“以小搏大”避稅
17.房產出租方式一變通節稅200萬案
18.買房送裝修家具策劃案
19.股權轉讓分期付款千萬滯納金案
20.受讓個人股權受讓方承擔個所稅倒霉案
21.承債式股權轉讓方式不同危害各異
22.對賭協議被否定案
23.操控股權24.99%與25%比例境外避稅案
24.匯林置業“以稅抵欠款”最終形成偷稅案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