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數據被認為是“高大上”的概念、工具、以及新的商業模式的代表。這其中隱含了2點含義,一是掌握大數據和應用方法的個人和團隊,一般不直接做傳統業務的;二是傳統商業一直想用大數據,但是是否用得劃算,并不清楚,要么觀望,要么拿錢去嘗試。
這里引出一個問題,難到不能像大公司一樣,既有大數據,又有強悍的傳統商業力量?
大數據進入傳統商業
大數據領域最擅長的是對數據搜集、處理、數據挖掘和分析、數據可視化、商業的評估和預測。但對于商業的戰略布局、產業鏈整合是沒有太多介入,畢竟前面提到的專業性問題,更需要專業的團隊和人士來解決。
本段就是討論一種可能,如果做大數據的進入傳統商業,會怎樣?
首先,何謂做大數據的進入傳統商業,是做數據搜集、處理、數據挖掘和分析、數據通道,然后做一個傳統商業平臺,整合產業鏈、做商業戰略、落地?
個人建議是從中選擇一部分切入,做輕量級,大數據與傳統商業的跨界整合。例如可以選商品的大數據分析,來做商品分銷平臺,雖然產業鏈執行者還是傳統商業,但是做平臺指導傳統商家做最佳調價、供應鏈調整,他們愿意在你這里做交易,你就把這個事做成了,不僅僅做第三方服務,而是直接做了傳統商業的參與。
其次,做大數據進入傳統商業,核心競爭力是大數據,還是傳統商業整合能力,還是能2者都兼顧?
如果是大數據切入到傳統商業,毫無疑問,核心競爭力肯定是大數據,傳統商業只是在大數據舞臺上的表演者。能切入的,可以是大數據創業者,也可以是大數據公司。
傳統商業進入大數據
在這個層面,個人以為,一定是較為有實力或成熟的傳統商業,來進入大數據。傳統商業的創業者,這個方面是不成立的,因為要數據沒有數據,要技術實力沒技術實力,即便用大數據,也完全是大數據的消費者,并非進入大數據。
傳統商業進入大數據最重要的是了解公司需要什么大數據,多少是自己產生的,多少是來自外面,如何以最高性價比獲得,以什么方式運作。
這個在很多大公司的數據部門已經分享了很多,就不做太多深入討論了。
大數據融合傳統商業的幾個陷阱
1. 想大數據和傳統商業通吃;
2. 有歷史獲取的數據,但沒通道獲取實時數據,就號稱有大數據了;
3. 有了大數據和應用通道,但傳統商業渠道不暢,例如產業鏈控制不了,或者底價過高無利可圖;
4. 做了大數據消費者,以為掌握了大數據;
5. 有了大數據和分析,但缺乏良好的應用渠道,最后商業模式難持續;
6. 大數據獲取和應用成本過高的話,趕緊放棄吧,再好的技術都是車水杯薪;
作者@innovate511 是前去哪兒網機票事業部數據營銷高級經理,他的文章很務實,36大數據之前也刊登過他很多文章,建議大家收聽他的微信,微信號為:innovate511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