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否能換另一種思維思考這樣的問題:既然我們阻止不了員工的跳槽,但是我們能否抓住他們的知識,以保證你的競爭力不會隨之流失。
福州某IT公司的CEO孫總,最近一直很煩,為什么呢?又有兩個核心骨干跳槽了。他說:他們跳槽走了,我的某個程序開發就沒法繼續下去了。因而,他轉而問我:是否有什么更好的留人措施?
是否有更好的留人措施?留人措施當然很多,但大多不太管用,為什么?今天的員工,尤其是年輕一代,就業的觀點有了本質不同,他們一般不會忠誠于一家公司,而轉而忠誠于自己所選擇的職業,所以,人員的頻繁跳槽對二十一世紀的企業來說,是正常不過的現象,很少有公司能完全保留住他們的核心員工,盡管你采取了很多方法。
所以,我們是否能換另一種思維思考這樣的問題:既然我們阻止不了員工的跳槽,但是我們能否抓住他們的知識,以保證你的競爭力不會隨之流失。
有一次我在深圳碰上華為的老板任正非,問他在這方面有什么心得。他說,有啊,華為發展到現在,已積累了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叫管理人的能力的能力。我問他什么意思,他舉了一個例子:我們的一個程序開發員招聘進來,在這個位置上,最終要交出兩個成果,一個成果是工作成果,要把這套程序開發出來;另一個成果是知識成果,如何開發這套程序的書面說明,并將這份說明交給部門,部門據此整理出開發這套軟件程序的流程。我把流程整理清楚了,也就意味著把這個人的能力留下來了。一個新員工進來,參照這套流程,保證不出一個禮拜,就能熟練進入工作狀態。所以,我們是不怕人跳槽的。
這就是方法,這個方法用管理專業術語來表達叫“知識遞延道理”。華為的這個做法,實現了憑能力做事到憑程序做事的轉型。憑能力做事,意味著一切工作圍繞人來轉,這個人走了,企業這方面的能力也消失了。這個人在企業所有的工作經驗,都裝進個人的腦袋中去了,而企業卻沒有積累。事實上,企業提供了這個人工作機會并每月發給了他工資,但最終卻是這樣的一種結局,對企業而言,你說虧不虧?憑程序做事,就誠如華為的做法,你在這個位置呆多長時間,我企業就要想辦法把你的能力能固化下來。轉移到我企業層面來,這就實現了企業的而非單純個人的累積,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也就有了豐厚的土壤。
下面的這張圖表,將提供我們進行知識轉移實現程序化運作的思索:
總之,知識的轉移應是中國企業賦予人力資源戰略的另一個重要舉措。在這方面,應時刻關注:
◇ 對于哪些知識需要保留,哪些知識可以忽略,以及哪些地方需要減少知識的流失,分出不同的優先級。
◇ 通過記錄、培訓或再設計過程來確定和實施切實的方法以保留知識或減少其流失。
◇ 管理和評價知識保留和培訓計劃,確保不斷更新必須的信息和流程。
中國繁榮的經濟加上短缺的人才,意味著員工的離職會成為一種常態的時候,我們的企業應更深層次的思索:如何保證你的知識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