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分內容可以分為6個部分:
1. 公司的發展與介紹:公司的發展歷史,及目前情況概述等。包括公司全稱、規模、人數、企業性質、經營模式以及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等。
2. 不同階段的標志事件:公司在發展歷程當中,總會有一些關鍵的節點和事件,而在這些事件的突破的過程當中,一定會體現著公司的某種做事方式、行為邏輯,甚至是某種精神。這部分內容如果有,把它們單獨列一章節。
3. 不同階段的經營大事記:上面的內容大多是一些對企業發展起到重大影響的事件,甚至是在關系生死存亡的時刻我們是如何選擇的。而大事記則更像是公司一路走來的完整的“腳印”,內容上比上面的內容更具體、詳細。從“腳印”中我們可以看到公司從創業到今天那些值得我們回憶的經典時刻。在這部分內容中,如果有一些經典的故事,同樣也可以收錄進來,這樣員工更容易理解接受。
4. 公司的榮譽:公司歷年來取得的各種榮譽、證書、獎項等。
5. 社會責任:公司做的公益與社會貢獻。
6. 總裁也可以為文化手冊寫一篇文章,內容沒關系,只要是您在文化上的觀點就可以,關鍵讓員工在這里可以聽到你的聲音。
這里主要內容包括公司的三五年的戰略與規劃,公司整體的經營思路與策略。比如我們的三層業務鏈的安排,也就是我們的核心業務、增長業務、種子業務分別是什么,它們是如何安排的。一家公司怕死才能活的長,企業家不但要有強大的野心,還要異常的冷靜。冷靜到什么程度,要冷靜到:如果從明天早上開始,支撐我們目前贏利的核心業務突然崩潰,我們用什么新業務來支撐我們的生存?我還能不能活下去?如果我們的增長業務也出現了問題,我給員工發工資會不會出問題?有的管理者可能會說:“不可能”。真的不可能嗎?明天有沒有政策的調整你知道嗎?再過一秒就地震你知道嗎?512不就是因為你不知道嗎?哈哈,真正的意外正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才發生。所以我們有沒有規劃好自己明天,說白了,活在今天,看到明天,望著后天;吃著碗里的,盯著鍋里的,還得看著盤里的。
【Michael有話】企業怕死才能活的長!
悲哀的是:相當多的企業家對于類似戰略性的思考也都有,但是,這些原本可以用來凝聚人心,為團隊指明方向的戰略性的思考,包括公司美好的遠景卻往往只停留在老板和企業家的腦海里,團隊卻對此一無所知!錯失了原本應該發揮出來的力量的機會。不信你去問問你的員工,不用非常優秀,也不用非常差,就一個一般的員工,問問他:“我們公司的遠景是什么?價值觀是什么?公司今年的戰略目標是什么?”他能答上來嗎?這些東西你有,但大家不知道,等于沒有!
有人說:“公司的目標,規劃我都講過呀”?!你講過你的員工為什么不知道?你講過了就事就算“勝利”了嗎?你說過但你的下屬傳達了嗎?傳達了傳達到位了嗎,員工清楚了嗎?員工清楚了他們理解了嗎?所以,我們企業的文化的宣講、員工培訓環節,有可能是我們文化沒有落地的另一個原因。
三層業務的安排再往遠推就是我們的企業遠景;而企業一路走來我們為了什么,意義何在就是我們的使命;企業在這一路之上的態度,就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事實上,這三個內容也是企業大是大非的問題,而且對戰略起到導向作用的,廣義上,戰略也可包括它們。另外還包括我們的比較競爭優勢是什么,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等。三層業務鏈回答了為什么我的企業可以活的長,金融危機來了,為什么我可以比你活的久;而比較競爭優勢回答的是,你活的也長,我活的也久,那我如何可以活的比你活好,我的優勢在哪里;核心競爭力回答的是我又可以活的長,我又可以活的好有優勢,那我們的優勢如何持續的問題。
【Michael有話】企公司的遠景、使命、核心價值觀為公司注入了靈魂,明確的企業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三個核心問題。
企業死亡的基因往往是在其輝煌時種下的,對未來的方向、明天的思考比今天的地位更重要。從持續發展的角度看,你今天的地位只有在你未來的目標與背景下才有意義。用站在100年后的視角來看待今天的“成功”,站在未來看現在,你的成功才是戰略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