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風暴席卷世界,傳統企業聽聞豬站在風口上想要飛起來,試圖找到風口并借助風口飛起來。但是風口找到了,企業真的就都能飛起來嗎?
針對此問題,中國品牌戰略專家、創成咨詢董事、企管天下創始人任超一卻發表了不一樣的觀點:“想要讓豬飛起來,不僅需要風口,還需豬本身要是最靠近風口的那只豬。那只豬飛起來之后就一勞永逸了嗎?風停了,飛得越高,摔得越慘。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傳統企業轉型做電商,能夠突圍而出的簡直就是鳳毛麟角。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傳統企業沒有電商基因,產品、渠道、品牌等多方皆沒準備好,就盲目轉型,只會事倍功半,直至企業所有有效資產都被模糊不清的電商轉型拖垮,最后淪為找死企業大軍中的一員。
很多企業聽聞轉型不通,就決定不轉型。那就是等死。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轉型或者不轉型都是一個偽命題。盲目轉型做電商只會讓企業本來半灰色的未來,瞬間一片黑暗。”
轉型失敗的五大關鍵問題
企業轉型最主要的不是模仿,也不是盲目跟風,最主要是要結合自身優勢,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品牌戰略專家、創成咨詢董事、企管天下創始人任超一分析時指出:“傳統企業隨著房租、人力等運營成本的攀升,再加上互聯網新興行業的沖擊,使得傳統企業腹背受敵。不轉型只能等死,轉型有可能是自救。但是縱觀轉型的企業,轉型者眾,成功者少,究其原因還是不成熟、太盲目。我認為傳統企業轉型有五大問題:
第一,定位模糊,沒有找到癥結所在;
傳統企業定位是主觀定位,而電商企業定位則是客觀定位。很多傳統企業認為轉型做電商,只需要做一個網站、APP或者公共號就一勞永逸了。其實卻不然,傳統企業轉型最根本的是要定位精準,要找到精準用戶,針對這些精準群體對癥下藥、量體裁衣。
第二,人才儲備不足,未找到各個職位匹配的復合型人才;
用線下渠道的心態和手法去做電商顯然是對牛彈琴。同樣的,用線下渠道儲備的人才去做電商也是緣木求魚。想要做好轉型,就要找到最適合電商行業的復合型人才。
第三,沒有找到客戶的痛點,做事完全憑感覺;
傳統企業轉型很容易跟風,隨大流,做事完全憑感覺。這明顯是自己給自己畫地為牢,作繭自縛。想要轉型就要找到客戶的痛點,他們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只有把痛點找到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轉型問題。
第四,沒有強烈的轉型意愿,沒有完全把后路堵死;
很多企業轉型,總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轉型試一下吧,能成固然是好,不能成也有后路,這樣的做法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想要轉型,就要有‘雖九死其尤未悔’的強烈意愿,再然后就是把后路堵死。
第五,未了解行業趨勢,從眾心理左右轉型全局;
行業趨勢,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大方向。方向錯了,就像開車沒有導航,跑得越快,錯得越遠。”
“三減一加”,企業轉型四步走
企業轉型,眾多企業都求快,快刀斬亂麻,想把競爭對手遠遠甩在身后,但是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對手沒甩掉,反而被對手超過了一個身位。
企業轉型,快固然是好,但穩更是重中之重。中國品牌戰略專家、創成咨詢董事、企管天下創始人任超一針對企業轉型了,提出了自己的“三減一加”新觀點:“企業轉型首先要做的就是對企業內部進行梳理,對不必要的產品、業務等做減法,使得企業輕裝轉型,這樣的企業更容易成功。而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不是產品,也不是服務,而是體驗,所以企業轉型要在體驗上做加法。‘三減一加’四步走戰略,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對產品做減法;
根據二八法則,企業20%的產品為企業創造著80%的利潤。企業想要轉型,就要剔除那些不盈利的產品,轉而突出那些盈利性產品。
第二,對業務做減法;
業務是企業賴以生存的保證,但是有多數業務只會牽制企業的資源,并不會為企業帶來根本性的利益,所以對這些業務做減法也就成了企業必須要做的一項功課了。
第三,對客戶做減法;
客戶是企業賴以生存的生命線,客戶越多,企業就會越好,但是并不是所有客戶都能為企業創造價值,所以這就需要有所取舍。根據二八法則,精選出核心客戶,讓其繼續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
第四,對體驗做加法。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營銷已死,體驗為王的時代。消費者對產品的喜愛,再也不單單停留在表面上了,而是在體驗上,好的體驗就是源源不斷的新鮮感,而好的體驗也源于品牌不斷的優化與創新。”
企業轉型就像動物一次次蛻皮的過程,在陣痛中求新生。少數企業不懂居安思危,不想轉型;多數企業轉型卻不得其法;只有極少數的企業化蛹成蝶,獲得轉型后的新生。中國品牌戰略專家、創成咨詢董事、企管天下創始人任超一總結時說:“企業轉型做電商,歸根結底也是為了品牌優化,順應時代潮流。但是轉型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得好?這些都是企業應該捫心自問的。轉型要趁早,但是也要剛剛好。不能盲目跟風,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企業轉型要根據切身優勢出發,順應行業趨勢,才能真正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