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玉成大講堂
例如,為說明靈魂不滅、靈識不死,林世敏在《佛教的精神與特色》一書中,特別舉出許多例證,他說;“科學對佛教的印證已經在多學科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如西方尖端科學走向東方佛學的空觀;世界尖端科學對于遙控心力與靈識的追尋;第十一度空間與超光速的發現,試證佛光普照復度空間;從新太陽系的陸續發現印證佛說宇宙超越時代;從質子分解推論識能與輪回;從科學對宇宙外太空人類的找尋,試證佛力平等度無量世界眾”。又說,“古往今來,許多修行大德,他們在禪定中,靈識能離開自己的軀體,看見軀體在打坐,而真我已經飛翔進入太空深處,從彼處可以看見我們這個世界的過去與未來------”又舉出世界尖端科學家,一九六三年獲諾貝爾醫學獎的英國科學家約翰。愛克理爵士,的得獎論文為例:“神經細胞彼此之間有無形的溝通物質(源于神經細胞的生物電),這就是靈識的構成,人體內蘊藏著一個非物質的思想與識力的我,那是在胚胎時期或極年幼時,進入肉體大腦的,它控制著大腦,就好比人腦指揮電腦。人的無形的非物質的識力,對其物質構成的肉體大腦,施于實質的推動,使腦神經細胞發動工作。這種非物質(物質無限小的生命態狀況)的識力在肉體大腦死亡之后,仍然存在,并仍然有生命活動形態,可以永生不滅”。
這些例證似乎使靈識不滅的說法站住了腳。
但辯證唯物主義者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的。人類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物質世界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是物質運動的一種存在形態。意識是人的精神活動及其產物,意識同人一樣,都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產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從根本上說,地球上的生物有機界是從無機界發展起來的。動物有機體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逐漸發展的,動物的感覺也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逐漸發展的。低等動物沒有專門的感覺器官,而高等動物卻有了感官的分化和感覺能力的進一步提高。生理解剖學表明:神經系統是感覺產生的主要物質基礎,神經系統能把各種感覺聯系起來為動物的感覺向動物心理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在適應和對付復雜多變的環境過程中,動物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進一步發展,出現了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包括大腦,它是指揮神經系統的中心,有了這樣的進步和發展,就能把動物對外界的各種刺激或信息的反映提高到一個新水平,這就是動物心理。動物不僅包括感覺、表象、識記和某種情感,甚至已包含初步的形象思維、分析和判斷能力。意識就是在動物心理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