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醫保,大家是既愛之,又恨之。對于老百姓而言,醫保的確是一個好政策,也的確在解決“看病貴”的問題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對于經營者而言,則是喜憂參半,因為此處醫保非彼處醫保,此家醫保也非彼家醫保。由于醫保政策受地域、受政策監管力度、受企業資源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各地區醫保門店和本地區醫保門店所享受的醫保待遇也大相徑庭,對于有的醫保門店而言是雞胸,而對于有些醫保門店而言則是雞肋。真可謂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那么,對于企業而言,如何在遵守政策的同時享受政策,在踐行政策的同時預測政策,在預測政策的過程中做出抉擇,則是當下企業領導們應該考慮的問題,否則,有些企業則可能在政策寒冬前被淘汰出局,而有些則可能在寒冬的過程中苦苦撐到那一聲春雷、、、、、、
作為企業來說,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也不能一味的跟風進行有所為,有所不為,畢竟大家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各自所擁有的資源也不一樣。因而,要尋求一種突破,就要量力而行。
首先,看清形勢,早做打算。什么形勢,國家醫改的形勢,國家醫保政策的形勢。形勢不言而語,是朝著逐步向民化、規范化、統一化、高標準要求下的政策走向發展,因為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政府必定要為他的民眾謀福利,要在安定團結的基礎上求發展。我們不要相當然認為現在還有利可圖,還可以利用政策的彈性獲利,而應審時度勢,否則,我們只會成為溫水中煮著的青蛙。做什么樣的打算?結合自身的資源,對自己的經營業務進行加減乘除,無論是橫向的還是縱向的,都要進行一番梳理。尤其是那些醫保定店門店超過40%的企業,更要引起注意和重視。前段時間某些大連鎖紛紛帶頭退出醫保定點就是一種早做打算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