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咨詢的治療目標與心靈成長類課程的成長目標中,自我接納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而且隨著身心靈成長類培訓、課程的影響越來越大,“自我接納”的概念越也來越被普及。但是到底什么是自我接納,自我接納的標準是什么,筆者仍未見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描述,在此,筆者將從自我分析的相關理論與視角出發,分析一下到底什么是“自我接納”。
自我接納是指對自己、對現狀、對環境的接受,承認它們存在的事實,不否定、不抱怨、不無條件的想要去改變。
評估一個人是否自我接納,需要在他/她受挫的情境下去觀察,人在成功的時候,是不會想到去否定、抱怨、無條件的改變的,相反會非常享受這種狀態,如果在這個時候仍然抱怨,那要評估的是這個人抱怨的目的,而不是是否自我接納。
評估一個人是否自我接納,要看他/她在受挫的情境下,如何表現。
那些沒有自我接納的人,或者沒有接納自己某些方面的人,在受挫或者在沒接納的方面受挫時,經常表現為:1、自責與內疚;2、否認事實的發生;3、抱怨環境不公平;4、抱怨自己出生、成長的環境以及父母的條件;5、無條件的想要去改變;6、將所有原因都歸因于外部”。
那些自我接納的人,在受挫的情境下,同樣會有很多負面感受,但是他們不會以上面的方式去表現,而是接受現實,有情緒的時候想辦去法宣泄負面情緒,給自己時間去適應、調整,選擇重新選擇是否要去改變,如果確定改變,也會做出相應的計劃,向改變的方向前進。
所以,看一個人是否自我接納,就關鍵在于觀察他在受挫的情境下如何表現,自我接納的人與沒有自我接納的人,會表現出不同的適應策略。
從對環境的影響上,沒有自我接納的人會給身邊的環境傳遞出強烈的負能量,讓身邊的人也不舒服。而自我接納的人,會表現自己的真實負面感受,不會讓別人不舒服,反而容易讓別人心生幫助、支持他/她的動機。所以一個人自我接納與否也會強烈影響到身邊人的感受。
自我接納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自我的接納;二是對環境的接納。每一個方面,又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現狀的接納;二是對形成背景、原因的接納;三是對改變過程的接納。
以上是筆者從自我分析的相關理論與視角出發對“自我接納”的分析。
另外筆者之前已有文章介紹自我接納的水平(《自我接納的五個水平》)與自我接納的方法(《如何做到“更多的選擇”》),請有興趣的朋友參閱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