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高手運用不同棋子變化出萬千謀略,精妙之處在于能夠整合資源、協調作戰。
管理咨詢師馬庫斯·白金漢根據對8萬名經理人的調研,發現了偉大的領導者的唯一共同點:
平庸的領導下跳棋,偉大的領導下象棋。跳棋的棋子都一模一樣,走法相同,可以彼此替換;象棋的棋子走法各異。
下象棋的人都知道象棋是由帥(將)、相(象)、士、車、馬、炮、兵(卒)等七兵種組成,兩方陣營各有十六子,中間隔了一道楚河漢界,敵我對立,堡壘分明。 下象棋的高手運用不同的棋子,在小小棋坪之上進攻退守,變化出萬千謀略,精妙之處就在于能夠整合資源、協調作戰。
在白金漢看來,協調能力的高下決定了一個領導是偉大還是平庸。最近有臺灣學者更進了一步,提出一個領導定義的新解:領導是協調人。
01企業領導是協調人
《史記·淮陽侯列傳》中記載,劉邦問韓信自己能領多少兵,韓信說:“陛下不過能將10萬”。劉邦說:“那你呢?”韓信說:“臣多多而益善耳”。劉邦笑說:“多多益善,為何為我所擒?”韓信答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擒也。”
這說明劉邦之所以得天下,在于他善用能人,能集中能人的聰明才智,為己所用。
三國時期的劉備則是另一個高明的“協調人”,他手中的“棋子”——孔明、關羽、張飛、趙子龍,個個都是響當當的人物,卻都心甘情愿地為他效力,可見劉備的協調功力之深厚。
蒙牛的牛根生也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有效率的“協調人”,他認為做企業除了要制定戰略、組建團隊、打造企業文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整合資源、協調利用。
02修煉“引力藝術”
一個成功的“協調人”,善于在協調中要建立起自己的“人際太陽系”。
所謂“人際太陽系”,就是將領導假設為太陽系的恒星,周圍有很多軌道,根據下屬和領導關系的遠近標出每個人在軌道上的位置。如果離恒星遠的下屬多,說明這個領導的協調能力弱。反之,如果離恒星近的下屬多,說明這個領導的協調能力強。
國際管理界也將其稱為“引力藝術”。這種引力藝術是存在于領導者和被領導者之間的無形力量,它決定了領導者對下屬的吸引力是大還是小,而這種吸引力除了來自于領導者的權力、地位之外,更主要的來自于領導者的非權力性影響力。
03協調中的“三R原理”
在企業組織中,要想產生組織效應,通常要由三個相互協調運作的因子共同來決定,即資源(resource)、關系(relation)、結果(result)。由于這三個協調因子在英文單詞中都是“R”開頭,所以,在協調理論中也稱作為“領導三R原理”。
其中,資源,也稱R1,是指組織中存在于員工當中的知識資本。關系,也稱R2,是指組織中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相互關系。結果,也稱R3,是指組織目標達到的程度。它是通過群體的合作,矛盾的解決來實現的。
在這三個協調因子中,R2是核心的動因,因為如果R2運轉正常,可以把R1成功轉化為組織績效。反之,則會使R1消失,從而影響到R3。
領導者要想成為協調高手,就得從這3R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