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讀完這本書。主要是中間遇到春節,人就變得有點兒懶散了。另外這本書的內容寫的很深,要很細致的去體會和思考,而且如果沒有大量的實踐基礎,很多內容還沒法去理解。但確實,這本書很值得企業高層管理者閱讀,書中的主要內容強調了戰略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現在瞬息萬變的時代,跟要善于不斷調整戰略才有可能生存下來。而那些只是從戰術上進行改變的企業,例如,產品、服務、管理等,而不是從戰略上進行改變,則不會達到應有的效果。這本書的內容很多,我選取了幾個對自己有著較深感悟的觀點和心得進行分享。
1. 戰略執行和改變
企業一旦發布了新的戰略,就要盡快開始執行起來,否則大家就會感到沮喪,喪失主動性,就只想坐等改變的發生。所以要盡快制訂行動的方案,并讓員工按照方案執行。而在執行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障礙。一個是現有結構是否能支撐我們新的戰略。如果不能支撐,就要進行調整和優化。而這個過程就會帶來很多的改變。一般情況,人都不是太喜歡改變的,尤其是已經熟悉了以前的運作模式的時候,改變就會變得更加困難。所以,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能在保持當前業務正常運行的情況下,還能做到改變呢。為此,作者做了一個比喻:就好像翻新房子一樣,我們在施工期間還要住在房子里,忍受裝修所帶來的所有不舒服和不便利,另外還要保證這個改變的過程不被我們的客戶注意到,不能讓他們因此而感到有任何不便。也即是,在執行新戰略時,從客戶的角度來看,要能做到無縫過渡。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老房子旁邊蓋一棟新房子,等新房子裝修完成后,再推掉老房子。
當然,在建設新房子的之前,還會涉及到很多的問題。例如到底誰來建設、以及怎樣建設的問題。誰來設計新規則?誰來構建建設新房需要的特種資產、有經驗的高管、關鍵人物角色職責的明確、高效的工作流程、訓練有素的員工、跟進進度并激勵士氣的考核獎勵系統,以及將所有這些聯系起來的信息化系統。簡而言之,我們需要一個戰略和一個結構來跨越這個鴻溝。總之,改變絕非易事,因此要讓所有員工都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有價值的。
2. 層級管理的局限性
如果說層級關系是組織工作的有效方式,那么在一家公司里究竟設置多少層才能達到最優效果呢。按照作者的觀點,其實小公司不太需要太過正式的組織結構,這樣就能有效減少官僚主義。但當公司人員規模超過一定的上限是,公司的運營能力就很難發揮最大的效果,這時候正式的流程和結構就該體現出來。當然,構建這樣一個正式的系統,通常是需要經歷一個緩慢的過程,且成本也會很高,而且在建設的過程中,往往還會降低公司的盈利水平。因為,很多事情往往通過非正式溝通的渠道就可以解決問題,而一旦開始有了正式結構,無論是效率還是成果,都會降低。這就給我們帶來一個思考,在什么情況下需要正式的結構。這也是當今一些小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居于本書的觀點以及我的實踐,確實,當企業還沒有度過生存階段的時候,反而是那種靈活多變的非正式結構更加適合企業的發展。
3. 緩解改變帶來的痛苦
作者借助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說明為何變革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某種意義而言,公司制訂新戰略并開始執行的這一過程,就是一種變革。而企業內部的每一次變革,都會威脅到很多人的基本需求,所以這也是為什么變革往往會引起人們強烈反抗的原因。因而,理想狀態下,公司應該把滿足員工的基本需求也做為變革管理中的一部分來對待。這一觀點,在我幫助企業進行變革管理的過程中已經有著很深的實踐,但我始終還沒有上升到學術的觀點來理解這件事。確實,變革對于任何一個組織而言,都不是那么容易的。這個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了一些不同的聲音,但我們不能因為聽到了不同聲音就停止變革,而是要去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不同的聲音,并應給予必要的理解,同時找到解決的思路和方法。本書作者則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解釋了這個問題。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基本的需求包括生理、安全和社會的需求,而高級的需求包括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無論是哪一種需求,大多數人都是可以在工作中獲得的。所以,當變革來臨的時候,就很有可能會威脅到員工的安全需求,這就會進一步影響到員工其它方面的需求。同時,改變也會威脅著尊重。人們害怕被委以新的角色,擔心自己可能無法勝任。正式層級關系中的任何降職都是一種社會恥辱;即使是旁敲側擊的舉動也被視作失敗的表現。所有這一切,都給我們帶來啟發,進行變革管理,要特別注意員工的需求的影響。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企業的一些職位上的人,明顯不符合要求,但依然不愿意換掉的一個原因。因為,換掉他,影響的不僅僅是他一個人,而是和他有關聯的所有的人,例如家人、朋友、客戶等等。尤其是一個相對封閉偏僻的地方,就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