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是研究未來的一門學問,戰略思維說簡單一點就是怎么去思考未來,戰略思維的結果就是怎么去把握未來。戰略思維能力,就是統攬全局、兼顧各方,善于把握事物發展趨勢和方向的能力,它要求開闊眼界、開闊思路、開闊胸襟;創新思維能力,就是超越陳規、開拓進取,善于探求事物發展難題的多種解決辦法和途徑的能力,它要求領導者轉變思維習慣、突破思維定勢。
戰略思維對內是對自己的一種修煉,對外是對組織目標的一種探索,對環境的一種分析。所以,領導者要把握時機,看怎么樣應對挑戰和機會,是保守還是積極,最終要形成優勢。所以說,戰略就是做正確的事,通過商業模式、管理模式正確地做事,通過人力資源、企業文化制度,形成一個自主創新的品牌化、多元化、國際化的格局;通過合作市場細分,形成一個產品結構等等。在這里邊,戰略就是要研究未來要做的事情,所以它要研究行業,要研究競爭對手,要研究宏觀經濟環境,形成一套做事的路徑,有了這套路徑以后,企業的發展就比較有把握。
因此,我們說新的經濟環境下的企業戰略是一個系統科學。領導者要把戰略放在企業發展的大環境去思考,要把企業戰略放在一個內部的小環境去運作。通過這種運作形成企業發展的節奏,這也是我們追求的一個目的。
戰略思維要求領導者首先要學會全面看問題,學會長遠看問題,學會系統地看問題,學會從資源角度看問題,從利益角度看問題。所以提高戰略思維能力,就是要善于站在全局高度觀察和處理問題。“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領導者要處理好局部與全局的關系,自覺把企業發展放在國家,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大局中來思考和謀劃。要處理好長遠發展和近期工作之間關系,在抓好當前各項工作落實的同時,認真研究企業發展中方向性和長遠性的問題,提高工作預見性和系統性。
領導者戰略思維最好的體現就是如何創新。一個企業的創新分五種創新資本,物力資本、人力資本、觀念資本、知識資本和財力資本,企業要整合這些資本來謀求發展。
創新思維對應三種方式的創新。第一個就是原創。這個一般很難做。第二個叫學習加模仿。比如,小米手機,就是把蘋果的模式拿過來學習加模仿。第三個就是集成。就是把甲的東西拿一點,把乙的東西拿一點,與自己的結合起來,形成一個集成創新。后兩種創新思維方式是我們普遍采用的。
在全球化競爭激烈,顧客需求個性化,速度要求創新復雜的情況下,我們要進行持續性的及時創新,協同創新,全球化全流程的創新,全價值鏈的創新和全員的創新。這些創新的一系列做法,叫全要素創新、全時空創新、全員創新和協同創新。這些創新會形成一個全方位、多維度的創新,叫“三創一協同”,從而形成了一個創新的格局。
那么,企業創新的國際標準是什么?好的企業和一般的公司差別是什么?業績好的公司最先考慮的是協作精神,以顧客為中心,建立新的利益結構,主動性和創新精神,一般的公司盡可能的減少風險,尊重各級管理者的指揮,支持上級預算。實際上傳統的創新往往更多地強調創新方法,現在的創新則更強調建立新的利益結構。這告訴我們,創新不能僅僅停留在方法上,你不從人員上、組織結構上進行創新,你的創新就不持久。
大家知道,中國人傳統的思維方式當中類同的成分、陳舊的成分比較多。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就是要超越陳規、打破思維定勢、改變思維習慣,做到因時而動、與時俱進。
創新思維追求新奇特的效果,它的要求是突破類同性,達到獨特性。傳統的思維方式是市場需要什么企業就生產什么。能做到這一點也是相當不錯的。但從創新思維的角度看,我們還要在這種思維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企業不僅要適應市場,適應消費者,有些時候還需要引導消費,創造市場。消費者有些時候是需要引導的,市場是需要創造的。這是我講的銷售引導在創新方面的體現。
思維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經濟形勢越復雜,企業面臨的任務越艱巨、工作越困難,越需要領導者努力掌握和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
著名管理專家、商業模式設計專家李江濤教授《商業模式實戰訓練營》第十一期將于2016年8月19-21日在北京舉辦。課程內容:1、完整學習商業模式設計的方法;2、學習商業模式設計的流程及內容;3、獲得商業計劃書撰寫模板;4、從投資者的角度分析商業模式設計的要點;5、對咨詢企業商業模式案例進行剖析指導教會企業家分析商業模式的好壞;6、現場針對學員企業某個項目商業模式進行設計、演練;7、針對學員的企業問題進行一對一輔導。特訓營火熱報名中,名額有限,歡迎各位踴躍報名參加!聯系電話:13811134461(劉老師)
↑↑↑長按圖二維碼識別關注,與著名管理專家李江濤教授深度交流